桂视网

桂视网>新闻>正在查看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丨一条江与一城人的命运与共

2024年12月03日 12:15:46  来源: 广西云-广西日报  所属分类:快讯  编辑:  阅读:   查看评论()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了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的时代号角。 今日起,广西云-广西日报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栏目下推出系列报道,聚焦近年来广西各领域成果突出的改革案例,组织记者实地蹲点调研,采撷鲜活素材,用调研式报道的形式,提炼改革的经验价值,展现改革最新进度与成果以及相关经营主体、普通百姓等从中获得的改革红利,全面展示广西各地各部门积极推进改革的勇敢探索和不懈努力。敬请垂注。

冬日漓江,青山倒影、鱼翔浅底、白鹭成群。

11月30日,记者登上漓江“桂花”主题游船,走上甲板,在悠扬的琴声中,身着汉服的舞者与山水共舞,游客们沉浸在“漓江游船音乐会”中。今年4月,漓江之上,以“亲子”“油茶文化”“桂花”“刘三姐”“渔家文化”等为主题的特色游船相继投入运营。这些游览产品不仅为游客展现漓江之美,还给他们带来了丰富的文化体验,让漓江山水人文不止于观。

竹筏在碧波荡漾的江面上缓缓前行。

近年来,为了治好、管好、经营好漓江,桂林市探索实施“三统”管理体制改革,即实行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筹各方利益。改革,为漓江环境及流域百姓、游客究竟带来了什么?

行走漓江边,乘船碧波行,记者目光所至,每一幅画面,都是漓江管理改革成果的见证,漓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漓江旅游向精品化、高端化、差异化发展,漓江进入共治共享的良性循环。

一股绳、一条心,共护漓江水清岸绿

位于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内的“数字漓江5G融合生态保护利用综合平台”,大屏幕上,实时播放着漓江流域山体水质监测、生物多样性监测的动态画面。

“这里是管理漓江的‘中枢’。”说着,漓管委常务副主任朱名武便向记者展示起漓江“大脑”的科技力量——转动位于沿岸山顶、水下的监测设备,航行的船只、水下的鱼类、实时的水质数据……漓江的“喜怒哀乐”尽收眼底。“如果监测到破坏环境的行为,可以第一时间指派相关部门处理。”

打造这样一套智慧管理系统,源于过去对漓江管理不善的切肤之痛。漓江流域范围大,又是完全开放的空间,还有许多群众在此生产生活,涉及管理部门众多,管理难度大。

九龙治水,一人一个意见,谁也管不好。桂林市委、市政府做出决定:统一管理。

桂林市高规格成立漓江风景名胜区党工委、管委会,市委书记任工委书记,市长任管委会主任,全面统筹漓江治理保护发展工作,迅速整合起区、市两级20多个漓江管理部门和漓江沿岸10个县区管理职能、监管力量,创新实施数字漓江智慧执法司法模式,凝聚起保护漓江的强大合力。

“统一管理才能形成有效合力。”朱名武告诉记者,过去因为自然原因,进入枯水期后,每年都有一段时间,漓江水量无法支撑游船航行,统一管理后,为不影响游览漓江,漓管委协调水利部门,通过水库科学调度,保证漓江稳定的水量。

伏龙洲是漓江上的一座小岛,傍晚,夕阳透过茂密的树木,洒在生态公园的小广场上,市民们三五成群,或纳凉,或锻炼,好不惬意。初到此的游客,不会想到,这里曾经餐馆遍布、杂乱无章,污水直排漓江。当时,沿江养殖、违法采砂采石、网箱养鱼……漓江上的伤疤不胜枚举。

治理刻不容缓,桂林市决定构建流域综合治理体系,进行统一治理。该市组织岛民搬迁、拆除餐馆、关停采石场、拆除核心景区沿岸跨江线缆、实施通信设施改造、取缔沿江养殖,同时投入资金,开展护山修复、护林改造、截污引水,建设生态公园、沿江步道等景观提升工程。

此外,这些年来,桂林市陆续出台了一批地方性法规,大到漓江的总体管理条例,小到某个领域,如喀斯特景观、洲岛岸线保护,甚至游览竹筏登记管理,以及编制一系列规划方案,为漓江保护和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桂花”主题游船行驶碧波上,路过浅水航段时,记者伏在甲板围栏上,几乎可以一眼望到水底,两岸绿意盎然,惹人喜爱。

工人们通过宾格石笼网生态护岸,确保漓江生态景观修复的原真性。

“‘水清岸绿’,简单的四个字,却凝聚着许多人的付出和努力。”朱名武不禁感慨。

如今的漓江,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9%以上,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100%,漓江干流水质常年达到国家地表Ⅱ类水质标准。

一盘棋、一张网,共塑漓江文旅业态

从“桂花”主题游船下船,只见码头停驻着许多竹筏,漓江风景名胜区市场拓展处主任曾文明热情地邀请记者:“上筏,带你感受一下‘油改电’后的漓江排筏。”

坐稳,排筏缓缓驶出码头,几乎听不到发动机推动的声音。经过一处河滩,岸上休息的白鹭见到船也不怕,怡然自得。“放在过去,油筏经过,怕是早就把鸟惊飞了!”筏工说。

曾文明解释,以往的柴油动力排筏能耗高、噪音大,纯电动力游览排筏具有环保、安静、舒适等优势,经测试,“油改电”后,竹筏发动机噪音由90分贝下降到60分贝。“今年漓江的旅游排筏,全部实现‘油改电’。”

旅游排筏的“油改电”,是近年来桂林市深化漓江经营体制改革,推动漓江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缩影。

“黑筏”曾是漓江旅游之痛。曾文明告诉记者,过去,由于缺乏管理,漓江上曾有排筏超过5000张,这其中不乏一些没有资质的“黑筏”,游客的安全无法得到保障,“黑筏”之间无序竞争,抢客、乱价现象层出不穷,最终损害的是整个漓江旅游市场秩序。

如何破局?还得统一起来管。

于是,在桂林漓管委的统一指导下,各地按照属地原则,分区域成立漓江排筏经营公司,实行漓江排筏公司化统一运营管理。考虑环境承载量,公司将5000多张排筏压缩至1200多张,并且逐步开展“油改电”。

同时,漓江精华段游船经营企业也进行整合重组,着力培育旗舰企业,从根本上改变漓江游船经营企业“小、散、乱、弱”的状况。游船实行星级管理,培育星级讲解员,进一步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另外,通过应用线上统一票务管理平台,不仅有效缓解了游客现场购票的压力,还通过与OTA(线上旅行社)对接,拓宽了营销渠道,让漓江的美景触达更多潜在游客。

这么管到底好不好,一组数据能说明问题:2023年,漓江风景名胜区水上游览线路总收入约7.36亿元,较疫情前的2019年增长34%。

今年4月,随着一条条特色游船装点一新迎客,漓江游船又多了新玩法,山歌对唱、漓江沙石画、漆扇制作、实景品读经典美文《桂林山水》等特色文化元素巧妙融入漓江旅游体验中。

“特色游船预约火爆,几乎上线即秒空。”桂林旅游股份公司漓江游船分公司党委书记陈思睿说。截至11月,特色主题游船和优化时间段的游览产品开航4383班次,接待游客47.48万人次,成为拉动漓江景区旅游经济的新引擎。

漓江穿过雁山区草坪回族乡。

一家人、一个梦,共享漓江发展成果

排筏沿着漓江一路航行,记者到达位于阳朔兴坪镇的大河背村,这里是20元人民币背景所在地,游客虽络绎不绝,但村容却干净整洁。全国人大代表、漓江风景名胜区战略发展处副主任汤建伟已在此等了一会。

“别看现在干净整洁,以前这里可是最难搞的地方。”汤建伟说,过去这里岸线破损、垃圾沿岸堆放、污水直排。然而最令村民不能理解的,由于身处核心保护区,砍树被罚、种果要拔、在漓江里抽点水灌溉农田也得办证,这让他们传统“靠水吃水”的想法大受打击。

彼时,有如此想法的漓江沿岸群众并不少。如何统筹漓江保护和百姓生计的问题,便摆到了相关部门面前。

汤建伟介绍,桂林市首先深化了漓江旅游票制改革,探索建立一套统筹地方政府、旅游经营者、沿岸群众等各方面利益的新机制,例如对属地管理为主的排筏、门票等收入,按照比例实行市、县财政分配;另外,景区也将收入的一定比例,通过分红形式,直接发放给沿江群众。

而真正让大河背村富起来的,是村民们吃上了“旅游饭”。大河背村所在的渔村党支部书记唐存学告诉记者,2019年大河背村开展生态修复后,年游客人数从10多万人猛增至2023年的110多万人,过去的渔民,有的开民宿、餐馆,年收入百万的大有人在;有的当起了“渔模”,光表演和拍照,一年收入七八万也不在话下。

如今,在灵川大圩、雁山草坪、阳朔杨堤、兴坪、福利等地,现代农业、乡村旅游产业蓬勃发展,沿岸百姓通过办农家乐、民宿,从事导游、销售等旅游服务工作,就能实现家门口就近就业。

李可(化名)曾是一名“黑筏”筏工,失业后,当地政府要求竹筏公司优先招聘当地人做筏工,他果断报名,成为一名正式筏工。他告诉记者:“过去由于无序竞争,不仅收入无法保证,还整日担惊受怕,如今收入不减反增,日子也过得更舒心了。”

临近离开大河背村时,汤建伟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

不久前,大河背村民找到他反映,因建设需要,相关部门要在20元人民币背景地建设一处电力设施,村民们十分不满:“20元人民币背景怎么能出现一个白点呢?”后来在漓管委介入下,这处设施换到了别的地方。

“村民从保护漓江中收获了红利,他们会更主动参与保护漓江工作,这是我们一直盼望的双向奔赴。”傍晚,汤建伟站在江边,望着清澈的江水,烟波浩渺,群峰倒影,仿若梦境,这位参与漓江保护20载的“老漓江”忍不住感慨:“漓江是全国人民的漓江,保护漓江永远在路上,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关注和努力。”

记者手记

漓江曾经历过因管理不善而带来的切肤之痛,但如今,在桂林市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筹各方利益的创新管理体制下,这些难题已迎刃而解。漓江不仅得以保持其天生的丽质,更融入了丰富的历史人文元素,使得山水与人文相得益彰,真正实现了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这一创新的管理体制,为漓江的保护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它有效解决了漓江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实现了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旅游业的转型升级以及沿岸百姓生计的稳步提升。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要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深化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推进生态综合补偿,健全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统筹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

漓江的故事启示我们,只有将生态保护放在首位,才能确保发展的可持续性;而只有让发展成果惠及民生,才能赢得百姓的支持。这一理念,对于我们今天所面临的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挑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望未来,我们依旧对漓江充满了期待。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在保护与发展的道路上,坚定改革方向,探索与创新改革内容。我们坚信,在桂林市的持续努力下,漓江将在保护与发展的双轮驱动下,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报纸版面截图。

扫码转发

精彩视频

热点排行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