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名河北IP网友反映,收到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城管部门要求,红底门头牌匾统一更换颜色,引发舆论关注。
这一规定影响了众多商户,如知名连锁饮品店蜜雪冰城,其原来的红色门头已更改为蓝绿色或黑灰色。而商户们对此规定心存疑惑,他们不仅质疑规定的合理性,还特别关心在没有得到补偿的情况下自行更换门头的成本问题。对此,有网友提出疑问,三河市要求所有门头牌匾不能使用红色,城管口头传达没有任何依据,自行拆除、替换也没有补偿,原因为何?希望得到合理解释。网友指出:如果一个城市商户的门牌统一,一定要远离,这种地方营商环境极差。更令人质疑的是,据商户反映,这项“三色禁令”竟然是由城管工作人员口头传达,既不出示相关文件,也不提供法律依据,更谈不上给予商户合理补偿。留言区几乎一边倒地是质疑声、吐槽声,对此,当地是不是应该反思下。
事件背后,暴露出城市治理中“一刀切”政策与民生需求的深层矛盾。多数评论认为城管部门“做法粗暴”“缺乏人性化管理”。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全国多地出现“牌匾统一化”管理案例,如北京、西安等地曾因要求商铺牌匾“黑白配”或“千店一面”遭舆论批评后调整政策。一方面,地方政府试图通过统一规范提升城市形象,但“一刀切”的禁令直接冲击了商户的品牌标识、经营成本与顾客认知。例如,蜜雪冰城等连锁品牌依靠标志性红色招牌强化消费者记忆,强制更换颜色可能削弱其商业竞争力;另一方面,政策执行程序失范——仅凭口头通知、缺乏正式文件和法律依据,且未提供补偿方案,暴露了基层治理中“权大于法”的惯性思维,“拍脑袋”一样的决策,无端增加了经营者的成本负担,也可能引发公众的抵触情绪,损害了政府公信力。
城市管理不能只追求整齐划一,更要考虑商户的生存。对此,公共管理学者指出,城市治理需在“秩序”与“活力”之间找到平衡点。例如,可借鉴杭州“招牌分级管理”模式,对核心区域统一规范,对非核心区域保留商户自主权。只有将城市治理建立在法治、科学、民主的基础上,才能避免出现“无厘头”的决策,与市民一起共同营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作者:李绍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