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强调要全面加强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需要我们面对社会发展的深层矛盾,社会进一步发展的蓝图与战略构想,深入调查研究,正视问题。但有部分干部开展调研工作时“无备而来”急入场、“走马观花”走过场、“流于表面”忙收场,不仅没有调查了解真问题、新情况、新进展,反而给基层干部群众带来沉重负担,败坏党的形象,激发党群干群矛盾。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归根到底还是“形式主义”思想作祟,只想完成自己的政治作秀,不考虑基层的承受能力。要拉近党群关系,在调研时还需沉下心、沉下身、沉下力,做到“心里有群众、脚上有泥土、笔下有方案”。
沉下心,找准方向,不应“无备而来”急入场。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各地党员干部将调查研究列入重要日程,走田坎、跨门槛、问难点、察堵点,深入了解社情民意,调研氛围日益浓厚。虽说调研提倡“四不两直”,但也不能不列清单或者随便列个清单直接进场,找不准问题,更找不到办法。调查研究应谋定而后动,三思而后行,应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出发前应明确“是什么”,找准问题所在;注意“为什么”,厘清问题堵点;寻找“怎么做”,明确调研方式;真正做到“带着思考找问题,带着问题寻对策”,既要人到,更要“心到”。
沉下身,深入现场,不可“走马观花”走过场。李强总理在记者会上提出,“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高手在民间。”但实际上有一些干部调研时看“盆景”不看实景、听“汇报”不听心声,所到之处皆“道好”,实际上是干群同“作戏”。干部调研应实实在在地沉下身子,深入现场,不应只看智库报告,大数据信息,这种调查有哗众取宠走过场之意,无实事求是之心的调研既不能反映社会实际,也解决不了问题,对党和政府的工作毫无帮助,反而不断地折腾基层,折腾群众,徒遭不满与骂名。正如毛主席说的,我最为担心的是层层上报的很多情况不真实。
沉下力,做好报告,不得“流于表面”忙收场。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关键要看调查研究的实效,看调研成果的运用,看能不能把问题解决好。调查研究的根本目的是解决问题,如果只是“坐而论道”搞“文字工程”,不做调研成果转化的“后半篇文章”,调查研究便没有意义。“后半篇文章”重在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放大影响力。发扬“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的精神,把基层大胆探索、先行先试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时总结提炼成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机制制度,以点及面地推进解决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程中的现实难题、梗阻。
(作者 欧远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