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视网

桂视网>新闻>正在查看

筑牢道路根基 担当新时代文化使命

2023年07月11日 16:41:59  来源: 叠彩区  所属分类:桂观评论  编辑:田靖琴  阅读:   查看评论()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6月2日,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战略高度,全面系统深入地阐述了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我们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思想和行动指南。必须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文化主体性。就是要始终坚持把“结合”的立足点放在中国的国情上,放在中国自身的发展上,突出强调“两个结合”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而绝不是其他人,“两个结合”是独立自主的、创造性的结合,而不是外在强制下的被动性的结合。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站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全新视角,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根本遵循。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我们要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文明的关系。中国式现代化是赓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而不是消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从中华大地长出来的现代化,不是照搬照抄其他国家的现代化;是文明更新的结果,而不是文明断裂的产物。
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北宋理学家程颐提出“体用一源,显微无间”的明体达用之学,中华文明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主体性,中华文明是大本大源之“体”,“第二个结合”正是温故知新、固本开新、明体达用。
  因为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与创新性,古老的中华文明才能成功应对现代化的挑战与冲击,在现代化的创新中保持文明主体性、保持文明连续性,让绵延不绝的悠久文明发扬光大。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国作为文明大国的文明使命,“第二个结合”将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发挥根本性作用。坚持“四个必须”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在“两个结合”中处于指导思想地位。同时,我们坚持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立场观点方法,个别观点要随着时代进步而创新发展。
  必须深刻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洞察其真理性内涵和普遍性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着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大一统传统,修齐治平、兴亡有责的家国情怀,厚德载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富民厚生、义利兼顾的经济伦理,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生态理念,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执两用中、守中致和的思维方法,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等。这些思想精华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在今天依然释放出历久弥新的当代价值。
  必须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契合性。它们都包含着美好的价值理想和人类共同价值,形成了相互贯通的契合点、相互结合的内在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结着中国人民长期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等,具有许多超越时空的人文精神、哲学智慧、社会理想、价值观念、道德伦理,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马克思主义充分吸收了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内的人类文明发展成果,始终站在真理、文化、道义和实践的制高点上,既能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互贯通,又能对它给以科学指导,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必须将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在贯通融合中实现它们相互成就、共同发展,让马克思主义深深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真正成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形态,形成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这一新的文化生命体。
总而言之,我们持续夯实项目支点,培育一批红色旅游标准化示范基地,不断提高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管用水平;用心找准民生落点,让更多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好作品走入群众深入基层;精心打造品牌亮点,让美好的桂林故事更加积极主动的传播出去,不断增强桂林文化、中华文明的感染力影响力。
(作者 黄海浪)

扫码转发

精彩视频

热点排行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