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视网

桂视网>新闻>正在查看

【文化中国行】桂林非遗技艺雕出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

2025年07月07日 10:36:36  来源: 桂视网  所属分类:新闻热点  编辑:蒋玲  阅读:   查看评论()

  《清明上河图》被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在桂林,也“藏”有一件《清明上河图》。有别于纸张上的画作,这个作品来自桂林的一支工艺美术团队,他们历时五年,用桂林木雕、桂林根雕技艺将《清明上河图》的部分内容立体呈现出来,再现了北宋时期的繁荣景象。

  走进同昇根雕馆深处,一件长达40米的大型木雕作品呈现在人们眼前。这件木雕作品规模巨大,气势恢宏,雕刻的人物惟妙惟肖,楼台建筑、花草树木应有尽有,让人仿佛置身于北宋的繁华风情之中。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桂林根雕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张利梓:我们中间这一段主要是雕刻的是《清明上河图》中间汴河的码头场景。码头这个场景是最难的,也是人物最多的,我们采用的立体雕,立体雕在我们木雕里面也是最难的。

  该作品是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利梓、广西工艺美术大师王东海为核心的35人创作团队,历时5年创作而成。这么大型的一件木雕作品,选材非常重要,直接影响作品质量和艺术价值。经过仔细考量,团队采用8块香樟木风化料制作,每块长约6米,重达8-10吨。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桂林根雕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张利梓:香樟木第一比较稳定,第二在我们南方,香樟木算是一个四大名木,在我们桂林本土就有一些,如果是用其他的木头的话,去找全这么大一组的原材料的话,可能要花好几十年时间,所以说我们就选择了香樟木。

  收集完所需材料,团队将木头上的泥沙、树皮处理掉后,再摆放造型,设计出每个主要场景的构图。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桂林根雕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张利梓 :从构思到完成,我们前后大概用了10年时间,花了很长时间。

  团队采用立体雕技艺,先用电锯切初胚,再依次完成细雕、修光、打磨、抛光、清漆等。5年时间,团队通过立体写实和散点透视的手法,在长约40米、宽2.5米,高约4米的范围里,创作出了500多个人物,以及上百只动物,大到河流城郭、正街杂巷,小到摊贩的商品、店招等,生动再现了北宋都城汴京的城市和社会风貌。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桂林根雕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张利梓:我们这个酒楼等于说当时的一个建筑物、标志物一样,用到的场景,最最难的就是这种镂空雕,一个整体的木头不是说把它一块一块拼接起来,是完全镂出来的,稍微用不好就散掉、断掉了。我们还结合了这种浮雕、高浮雕,你看那个字、招牌,这个就是我们的浅浮雕,我们雕这一块一个人要雕两个月都雕不完。

  木雕《清明上河图》完成后,在中国工艺美术圈内引起极大关注,不少同行都表示,这幅作品体量、做工均属一流,是一件兼具收藏价值和艺术价值的难得佳作。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桂林根雕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张利梓 我们更多的是想把我们桂林木根雕,或者说我们桂林根雕,以这种的模式传承下去。古人给我们留了很多东西,我们做的是为后人留点东西。

(陈鹂 莫文倩)


相关内容:

扫码转发

精彩视频

热点排行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