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视网

桂视网>新闻>正在查看

【“两山”理念20载壮美广西“绿”动未来融媒联动报道】筑生态屏障 奏绿色乐章

2025年08月25日 13:10:38  来源: 桂视网  所属分类:新闻热点  编辑:田靖琴  阅读:   查看评论()
  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强调,要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新作为,在推动绿色发展上迈出新步伐。近年来,崇左市坚决筑牢祖国南疆生态安全屏障,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崇左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
  【AI白头叶猴 小白】欢迎大家来到白头叶猴的家乡——山水崇左,甜蜜边关。在这里,有一条友谊之河——归春河。
  清晨,中越交界的归春河依山流淌,翠峰如屏,水清如镜。河水自山间飞流而下,水花四溅,气势如虹。眼下,正值丰水期,德天瀑布景区游客络绎不绝。麻成武这位“水上哨兵”,也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崇左市大新县德天村党总支书记 归春河德天村段河长 麻成武:那边发现有垃圾漂浮物了,往这边开就可以了,我们把它捡起来。
  作为德天村党总支部书记、归春河德天村段河长,麻成武每天都会乘竹排巡河,清理河面及岸边的垃圾。在他的带动下,村里的100多名竹排船工也成了义务巡河员,一边服务游客,一边守护着归春河。
  崇左市大新县德天村党总支书记 归春河德天村段河长 麻成武:这几年见我们这边的垃圾,每天都捡得很干净,这两年他们(越南)也学我们了,他们(越南)板约瀑布景区也有保洁员了,每年的“三月三”的时候,两个国家的边民都在跨境街那里对山歌,都是本地话的,意思就是双方要把这个跨国瀑布保护好,吸引更多的游客来。
  合力共护,大自然的回报也毫不吝啬。依托好山好水,麻成武带动村民成立旅游公司,为村里提供了200多个就业岗位。2024年公司营业总收入达3300多万,员工月均收入7000-8000元,乡亲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
  崇左市大新县德天屯旅游服务有限公司竹排船工 巡河队员 许寿威:能在自己家门口有个稳定的工作,又可以陪陪家人,陪陪孩子。同时也可以保护我们的河流,感觉很好。
  崇左市大新县德天屯旅游服务有限公司竹排船工 巡河队员 吕大明:收入肯定提升了,家就在这里了,什么都方便。
  得益于两国边民的共同守护,归春河长期接近I类水质,一河清水,一瀑飞虹,涵养了山水风光,为当地文旅添了底气,更为中越跨境合作奠定基础。2024年10月,全国首个跨境旅游合作区——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投入正式运营,截至今年6月底,累计接待出入境旅行团2495个,37723人。
  游客 余碧雯:我是第一次来广西(崇左),看这么漂亮的瀑布,这是人间天堂,真的亲眼体验过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德天巡河队的生动实践,正是崇左全力保护中越边境河湖生态环境的缩影。崇左市全面推行河长制,设立市、县、乡、村四级河长1189名,并在10条中越跨境河流配置53名跨境河长,还建立跨境河流自动化监控预警机制,设置平而关、德天和八角电站水质自动监测站3个中越跨国河流断面水质监测站,解决了跨境河流治理难题。
  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水质监测科副科长 黄博:水站配备了水温、pH、溶解氧等在线分析仪,能够实现全天24小时不间断的河流水质实时监测,一旦水质监测数据异常波动能第一时间预警。
  【AI白头叶猴】在我们这里,山和水是分不开的,因为人们生态保护意识不断提高,我们白头叶猴居住的大山,环境越来越好,还吸引了不少“新朋友”。
  在广西崇左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每天清晨,我国特有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白头叶猴都会从崖壁的洞中出来,跳到树上觅食,有的还抱着金黄的幼崽,格外活跃。白头叶猴是全球25种最濒危的灵长类动物之一,仅生活在崇左的喀斯特石山上。今年上半年,崇左市经历了六十年来最严峻的旱情,白头叶猴的饮水安全亮起“红灯”。面对这一情况,保护区及时启动了应急供水机制。
  广西崇左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板利管理站负责人 吴世军:我们这里有(饮水点)10个左右,每个点我们都要有工作人员来为它们送水。
  13年来,吴世军和同事们经常要背着沉重的设备随猴群迁徙跋涉,记录白头叶猴的点滴。有时凌晨五六点就要出发,一天走10多公里山路。
  广西崇左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板利管理站负责人 吴世军:在这么多年的保护下,白头叶猴种群数量逐年增加,我们看到每天白头叶猴在深山上玩耍、嬉笑打闹,我们也比较开心。
  为织密白头叶猴的“保护网络”,崇左市还在全区率先推行林长制,目前各级林长1192名,聘请生态护林员五千多人。近年来,崇左抓住国家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机遇,利用专项资金实施白头叶猴栖息地恢复工程。(字幕+配音)目前,保护区建成白头叶猴生态廊道两条、饮水源10个,食源植物园2个,恢复白头叶猴栖息地面积700多亩。白头叶猴数量从80年代的300多只增长到目前的1400多只。
  广西崇左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主任 农登攀:大家看这张照片,白头叶猴的夜宿点与村庄仅隔50米,白头叶猴对夜宿点要求很高,这个点这么多年来一直在使用,说明一直没受到干扰,这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型。
  近年来,保护区边保护边发展,年均吸引游客近10万人次。周边群众不仅享受了国家生态补偿、退耕还林等政策红利,有的还通过参与生态旅游发展、当护林员,增加了收入。
  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护林员 农海忠:正在叫鸟来,每天都来维护,水必须是要干净,鸟才来洗澡,水如果不干净的话,它就不来洗澡,不喝水了。
  眼前正与鸟儿“对话”是崇左市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护林员,也是龙州县逐卜乡陇亨屯的第一代“鸟导”——农海忠。他有“听声辨鸟”的绝活,是当地小有名气的“鸟语专家”。
  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护林员 农海忠:一开始什么都不懂,我们县政府还有观鸟协会,召集了我们各个鸟导去培训,我们才知道鸟的习性,鸟的叫声,现在达到80%都懂得是这些鸟的名字和叫声。
  弄岗保护区的森林覆盖率达98.8%,被誉为中国喀斯特地貌的“诺亚方舟”,目前已记录到266种鸟类。良好的生态、丰富多样的珍稀鸟类,吸引了全国众多摄影爱好者,形成了一条颇具特色的观鸟经济产业链。
  观鸟爱好者 吴先生:生态环境好,还有他这边收费,服务各方面都很好,又可以拍点鸟,又可以吸收一点新鲜空气,一举两得。
  随着弄岗观鸟名气越来越大,农海忠开起了民宿,收入也水涨船高。尝到了爱鸟护鸟的甜头,不少过去的“捕鸟人”也变身为“护鸟人”。如今崇左已形成以逐卜乡为中心,辐射串接龙州县周边乡镇30多个村屯点的生态观鸟经济格局,带动近200户群众每户年均增收2万元左右。
  崇左市龙州县逐卜乡党委委员 宣传委员 何海龙:去年到(逐卜乡)这边观鸟的话,应该是一万人次这样,一年的消费应该达到1500万。
  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护林员 农海忠:现在的收入比以前打工翻了三四倍,去年应该有收入十几二十万元。
  从中越携手共护一江春水到白头叶猴在峭壁间灵动腾跃,再到弄岗飞鸟……崇左市正以水为脉,以山为骨,编织跨境生态共同体,把绿水青山变成边民增收的“金饭碗”、城市活力的“新引擎”。
  广西师范大学生态学教授 黄中豪:这里边就是一个(人与自然)双向奔赴,就是一个很美妙的一个事情,就是这种良性循环之下,整个会不断地向前发展。
  【记者手记】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夕阳西下,弄岗村的鸟塘边,观鸟者仍架着相机静静守候,只为捕捉鸟儿最灵动的姿态;德天瀑布的水花在余晖中跳跃闪烁,映照着游客们一张张灿烂的笑脸;白头叶猴的栖息地深处,阵阵猿啼清脆悠长,与村民归家的脚步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一曲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乐章…… 这既是大自然慷慨的馈赠,也是崇左人民牢记嘱托,用双手呵护出的幸福图景,更成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理念最鲜活生动的注脚。
(崇左融媒体)

扫码转发

精彩视频

热点排行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