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广西强化河湖长制护碧水清流
水质持续领跑全国 幸福河湖渐成风景
11月26日,记者从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久久为功保障和改善民生”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一场)获悉,广西河湖面貌持续向好,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排名前10名中,广西占7席,柳州市位列全国第一。2024年度国家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广西获优秀等次,排名全国第三。因河湖长制工作落实成效显著,获水利部通报表扬。
高位引领压实护河责任。自治区总河长召开专题推进会,签发第9号、第10号总河长令,部署推动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清理整治、幸福河湖建设等工作。西江、柳江、郁江、桂江4条干流自治区河长带头巡河,五级河湖长巡河湖85万余人次,推动河湖管理保护工作落地见效。全区上下协同联动,促进水安全保障能力更强、水资源利用效率更高、水生态环境更优,建成了一批美丽幸福河湖,让更多河湖成为群众向往的“诗和远方”。
统筹联动凝聚治理合力。广西启动西江、柳江等4条干流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修编,完成1357条(个)河湖健康评价,健康及以上河湖占比90.9%。各级各部门各司其职、密切协作,合力打通河湖管护“最后一公里”,1.4万名村级河湖长与1.8万名巡河员、护河员共同维护水域健康,同时强化跨省河流联防联控联治,开展西江、湘江、万峰湖、鹤地水库等跨界河湖库联合巡查,携手保护河湖安澜。发展“民间河长”和护河志愿者近百万名,组织“河小青”“关爱山川河流”等护河爱河志愿活动,织就全民参与的护河网。
综合施策提升管护效能。环北部湾广西水资源配置等水网骨干工程加快建设,健全流域防洪工程体系,成功应对17次暴雨洪水,拦蓄洪量134.7亿立方米,减少受灾人口466.23万。开发广西防洪大模型,运用人工智能、卫星遥感、无人机等科技手段加强巡查管理,动态监测7条流域面积1万平方公里以上重点河流、342个洲岛地物变化,实现河湖问题事前源头防控。复核2.9万余个河湖库遥感图斑,推进“乱占、乱采、乱堆、乱建”问题清理整治,完成5个重点流域5600余公里河道环境风险排查与485个问题整改。
水质的持续向好,正转化为群众可感可及的幸福。广西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超1300平方公里,2025年新增3处国家重要湿地,总数达51处。协同珠江委“压咸补淡”应急水量调度,连续多年保障澳门、珠三角等地供水安全。目前已建成457段(个)“河安湖晏、水清鱼跃、岸绿景美、宜居宜业、人水和谐”的幸福河湖,桂林市甘棠江、梧州市下小河2个幸福河湖建设项目获中央资金支持。河湖长制成效“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记者 周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