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北京均传出消息称中小学教师资格终身制将打破,教师每5年将认证注册一次。如果考核不合格,将退出教师岗位。从2012年起,上海中小学教师只有连续注册五次,即任职25年以上,才可免注册。据了解,甘肃、我们广西等地也将有类似的政策。
教师资格终身制是否该废除?这是一个争论了多年的话题。尽管现在仍然有人认为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不应该打破终身制,但绝大多数包括教师在内的公众都支持打破教师终身制。因为,人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除个别特殊的职业、行业、专业之外,终身制作为一种特权,不应该存在于一个逐步走向公平的社会。
打破教师资格终身制并不难,即修订《教师资格条例》即可。难的是五年一次的教师资格考核如何设计,考核内容是什么,考核标准如何制订,这些问题都值得讨论。
这样的考核内容看起来没有问题,但操作起来并不容易。以师德考核为例,作为首要条件,实行一票否决值得肯定。不过,从以往部分地方推出的师德考核办法来看,存在不少争议。比如,“师德量化标准”就被广泛质疑。因为师德不是工业化、标准化的“麦当劳”,很难制定出一个统一的考核标准。而且,谁来考核教师也是一个问题。是以学校校长为组长的学校考核组来考核教师,还是由教育部门官员、教育专家担任“考官”,或是由学生及家长考核教师?似乎每一类“考官”都有缺陷。如果学校自己考核教师,难以监督;如果官员、专家考核教师,或有腐败;如果学生及家长考核教师,显然也片面。
新华网刊发的一篇文章评论到:每项改革都应有必要的风险评估。客观来讲,能否有效地推进教师退出机制值得深思。因为,如果处理不好,不仅会伤害教师的职业情感,还可能影响教育发展大计。 此外,由于公众对教育的期望值较高,加上教育体制改革和收入分配改革相对滞后于经济发展,教师这一职业也处在较为尴尬的境地,在一些地方,教师对职业的成就感和幸福感面临下滑的危险,着实令人担忧。尊师重教,让每一位教师活得更有尊严,这才是增强教师职业荣誉感和社会吸引力的关键所在。
广州日报的文章也说到:取消教师“终身制”,顺应了社会舆论对提高教师质量的期待,大家期望这一新做法,能有效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将不合格的教师淘汰出教师队伍。然而,如果不解决当前教师评审、考核中的行政化问题,教师定期注册制度,恐难提高教师的质量,反过来会加重教师的非教学压力,进一步加剧教育行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