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滞留上万游客,普陀山滞留2万多游客,故宫游客突破单日历史记录……连日来,各地景区出现旅游“井喷”现象,甚至有游客惊叹景区“被踩沉”。作为旅游大国,如何促进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值得深思。
每逢节假日景区旅游出现“井喷”现象,反映了我国旅游总体供给不足、管理滞后等深层次矛盾。当前,尽管各地旅游市场规模正在持续扩张和大规模建设,但是发展方式和运行方式依然比较粗放。许多地方仍处于单纯依托门票的经营模式,没有形成完善、高效的产业链。要实现旅游业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急需提高旅游管理的专业化、国际化水平。
要避免景区出现旅游“井喷”现象,重要的一个办法在于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只有推动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在机会上保障人人享受带薪休假,才能鼓励人们选择非节假日外出旅游休闲,从而有效避免节假日旅游“井喷”现象。
节假日旅游出现“井喷”现象,大大超过了旅游城市和景区的接待能力,也使得旅客的吃、住、行、游、购、娱等环境和条件都显得捉襟见肘、不尽如人意。当前,各地发展旅游业“重硬轻软”“重建轻管”等问题仍然突出,度假休闲和个性化旅游产品不足,各地政府和景区对游客满意度的重视不足。这些现象,无益保障甚至损害了公民旅游休闲的合法权益,不利于鼓励更多人走出家门享受旅游休闲。当前,旅游业只有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才能提高服务质量、改善市场秩序,才能增强持续健康发展能力、为成为旅游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中国经济网发表文章说,对于景区的运营者来讲,八天长假加上高速免费,这是难得的创收机遇,从表面上看,大量游客在此时涌入,确实能够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而人山人海中的旅行,显然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在经历一番痛苦和焦虑之后,游客们难免在临走时留下一句“再也不来了”的誓言。不加限制地将游客引入景区,在短期内确实增加了收入,但损了名声、砸了招牌,把旅游做成一锤子买卖长远看来得不偿失。
南京大学旅游研究所所长张捷认为,景区应当综合计算,给出最佳游客数量。要及时做好信息公布,让游客出游之前有所了解。多位专家都表示,从拥挤的交通到挤爆景区的人潮,种种现象都是国人“假日渴求”的表现。其背后是生活条件提高、带薪休假制度难以落实等系列因素。要提升黄金周的“含金量”,亟须打好“大算盘”。通过制度设计将“假日渴求”转化为“细水长流”。既减轻交通、景区的负担,也切实提高国民的出游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