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一军团指挥部
1934年11月27日,林彪、聂荣臻率领的红一军团在中央的指示下,令一、二师住脚山及赤兰铺、白沙一带布设两道防线,对国民党刘建绪所部湘军进行阻击,其指挥部设在乐耕公祠。30日,在觉山阻击战中,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军团退至第二道方向水头、夏壁田一带,继续阻击敌人,直到掩护中央纵队渡过湘江后,指挥部命令一师知二师交替掩护,边打边撤,退入通往资源的大山区。乐耕公祠在新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米花山红军烈士墓
修缮后的红军烈士墓
修缮后的红军烈士墓
一九三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至三十日,中国工农红军红一军团为保卫中央抢渡湘江,突破国民党第四道封锁线,在全州县才湾镇脚山铺阻击数倍于己的国民党湘军追剿,展开激烈鏖战,付出重大伤亡。米花山是脚山铺阻击战的重要阵地。战斗结束后,才湾村村民蒋忠太(时年三十四岁)携儿子蒋受宇(时年十二岁)将散落在自家山场里的七具红军遗体就地合墓掩埋,并叮嘱儿子世代守护。八十余载,蒋氏后人铭记祖辈嘱托,践行祖辈家训,村民同心守护,传为时代佳话。根据中央部署,区、市、县、镇党委政府广泛开展湘江战役红军遗骸保护工作,修缮红军烈士墓,以慰先烈。红军先烈永垂不朽!
凤凰嘴渡口
1934年12月1日上午,中央纵队右翼后卫红八军团赶到石塘镇余你粮铺附近的杨梅山时,八军团一部为了掩护前面同是后卫的兄弟部队红九军团顺利渡过湘江,在杨梅山伏击追敌桂军。下午3时,其大部队开始在风凰嘴渡口下游董家堰水坝抢渡湘江。此时,江面宽阔,后面追兵甚急、渡河已十分艰难,正在抢渡的红军将士在毫无掩体的情况下损失十分惨重。据德国顾问李德的回忆,红八军团渡江前11000人,渡江后仅剩1200人。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炮兵政委陈靖将军描绘当年红军抢渡湘江的悲壮画面:“血染十里溪、三年不食湘江鱼,河底遍尸体。”
两河镇板塘村耳木洞红军烈士遗骸保护点
板塘村耳木洞位于全州县东南部之两河镇新富村委板塘自然村,距县城约43公里,距两河镇约11公里,是红军长征途径之地。
1934年11月30日,红三军团红5、6师接军委电令,从新圩撤退,红6师19团担任后卫掩护任务。30日下午,在桂军第24师的猛烈攻击下,防线被突破,从陈家背撒退时被分割成数股,大部在全州境内被打散,团部在两河古岭头被桂军围困,激战突围后仅剩200余人达到青龙山地域,近2000名红军指战员在此区域壮烈牺牲。据当地百姓回忆,有约100余人的伤病失散红军为躲避敌军搜剿,隐蔽在板糖村耳木洞里,后不幸被敌军发现,全部壮烈牺牲于洞内。
板塘村里有一名失散的老红军战士肖春发,男,江西省于都县宽田公社杨公大队永红村人,生于1913年,1988年在老家因病去世。1934年红军长征时,他负重伤后被当地群众救治,并在此地结婚生活下来,解放后村里分给他房子和田地,并推荐他担任生产队长,他时常给子女们和村民讲述耳木洞红军烈士的故事。1974年肖春发回到老家于都县宽田公社杨公大队永红村居住,去世前他时常思念自己的战友,希望回到两河陪伴和守护自己的战友们。
2019年1月,中共全州县委员会、全州县人民政府在上级领导的统一部署下,对耳木洞红军遗胶进行抢救式收殓保护。由于该洞与地下河相通,经岁月洗礼,遗骸大多被洪水冲走,目前仅剩下部分遗骸,且风化严重。经考古队员细心搜寻,先后挖据了两次,收验遗髓约30具,还有部分遗骸碎片、衣物、铅块、铁铲、怀表手物等。
天坑群----红八军团伤病员殉难处
白沙河阻击战
1934年11月30日,在湘军的强大攻势下,为避免敌人的分割包围,防守觉山的红一军团被迫撤到水头、夏壁田、赤兰铺、白沙铺构筑防线。军团领导于11月30日晚给军委发电报说,由脚山到白沙铺只二十里,沿途为宽广起伏之树林,红军在目前训练装备状况下,难有占领固守的绝对把握。让军委督促湘水以东各军快点过河。军委意识到危险,12月1日,接连给一军团领导下达三道命令,指出“我们不为胜利者,即为战败者”“特别是无论如何保持由白沙铺西进之路。”为执行总参谋部在1934年12月1日12时前不让敌人突破白沙河的命令。红一师、红二师与敌人在地20多里的战场上展开殊死拼杀,红一军团指挥机关面临军团战争史上最危险的一天,湘军几乎打到红一军团指挥部了。战斗结束后,红军伤亡惨重,约有2000-300红军战土牺牲在白沙河的战斗中。但他们完成了掩护了中央机关和红军主力渡过湘江的艰巨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