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染十里溪,三年不食湘江鱼,尸体遍江底。”有人把长征比作飞扬在地球一端的红飘带,而湘江战役却在上面重重的画上了一笔。80多年前,就在这片红色土地上,曾有数万名红军将士长眠于湘江之边。
在凤凰嘴渡口,记者看到湘江水静静流淌,两岸郁郁葱葱,一艘摆渡船靠着江水的切力和横跨两岸的钢丝绳,载着村民频繁往返于两岸。
在凤凰嘴渡口岸边立着一块石碑,石碑上的字迹清晰可见,上面刻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湘江战役旧址——— 凤凰嘴渡口
据全州党史县志办公室 周雄介绍:“凤凰嘴渡口为红军突破湘江最为惨烈的渡口。”
1934年12月1日上午,担任中央纵队右翼后卫红八军团,赶到石塘镇余粮铺附近的杨梅山时,为了掩护前面同是后卫的兄弟部队红九军团顺利渡过湘江,八军团一部在杨梅山伏击追敌桂军,在激战的同时,下午3时,其大部开始在凤凰嘴渡口下游董家堰水坝抢渡湘江,此时,江面宽阔,后面追兵甚急,渡河已十分艰难,头顶受到敌机轰炸,后面遭到尾追桂军在湘江东岸机枪疯狂地扫射,正在抢渡的红军将士在江中毫无掩体的情况下损失十分惨重。
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炮兵政委、红军诗人陈靖在《黔山湘江》一诗中写道:“血染十里溪,三年不食湘江鱼,尸体遍江底。”反映了当时红军抢渡湘江的悲壮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