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视网

桂视网>新闻>正在查看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一纸信笺见证一生鱼水恩情

2019年07月08日 11:17:36  来源: 桂视网  所属分类:走在新长征路上  编辑:黄赐勇  阅读:   查看评论()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一部红军长征史,就是一部反映军民鱼水情深的历史。“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团的成员们在灌阳,就听到了这样一个延续至今的生死恩情故事,尽管故事的两位主人翁早已经离开人世,但是他们俩用生死之交的经历,书写出了一段感人至深的鱼水深情故事。
  一页页泛黄发脆的信纸,一张张保存良好的黑白照片,这些对于灌阳县文市镇五里坪屯村民王少林来说,二十多封来自福建省上杭县庐丰畲族乡上坊村村民曾广贵的来信和照片,既是一封封情真意切的家书,又是一个个记录红军战士与百姓亲如一家人的文物。在这个思绪如雨的下午,70多岁的王少林轻轻地捧起这些珍贵的信件,给记者讲起了这一摞家书背后的故事。
  1934年11月,中央红军进入广西,红三军团一名不到17岁的福建籍战士曾广贵,在渡灌江时,因为腿部负伤不能继续赶路。急行军不容耽搁,部队只好将他托付给村民们照顾,王少林的父亲王桂清主动接下这件事,从而开始了这段85年的鱼水深情故事序幕。
  灌阳县文市镇五里坪屯村民王少林:“我父亲说,当时红军就在墙上写标语,用纸贴标语,打倒土豪劣绅,红军是自己的队伍,我父亲就知道,红军是为老百姓,所以我父亲就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收留这个曾广贵。”
  翻开一张张承载着沉甸甸红色记忆的信纸,我们从这些信件中读到了,在养伤过程中,王桂清是怎么机智勇敢地保护曾广贵,怎样早出晚归挣钱为曾广贵请医生看病,王桂清像保护家人一样,保护着曾广贵这个红军小战士,保护着党的事业。
  灌阳县文市镇五里坪屯村民王少林:“曾广贵在信里也提到了,每天开药,给他到外面请医生,晚上给曾广贵放药,包扎。”
  在王桂清的帮助下,曾广贵与家人取得了联系,1935年12月,他离开照顾了他一年多的五里坪屯村民们,因为赶工作的原因,王桂清错过了送别曾广贵,一别之后再取得联系却已经是36年之后了。
  灌阳县文市镇五里坪屯村民王少林:“曾广贵给我父亲的第一封信是1971年元月份,写了四页,很长,他是写,今悉恩公健在,我激动不已,夜不能寐,今给恩公写信,从水车回家了以后,我写了很多信,不知道是恩公不健在,还是中途失落,基本上就是这些。”
  中断了36年的缘分再次续上,述说思念和感激的书信从此频频往来于广西与福建,五里坪屯和上坊村之间,鸿雁传书,尺素寸心,相隔千里的距离,也阻挡不了王桂清与曾广贵的真情故事。
  灌阳县文市镇五里坪屯村民王少林:“从此以后,曾广贵每年起码要给我父亲写三封四封信,春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他是一定要写信的。曾广贵的每一封信都说到了感谢,感谢恩公把他从敌人的枪口下拯救下来。曾广贵写一封信,我父亲就要我给回一封信。我们和曾广贵已经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就像一家人。”
  时至今日,王少林还时不时地拿出这些珍贵的家书,给孙辈们讲述发生在祖辈身上这份弥足珍贵的人间真情。薄薄的信纸,厚重的情谊,在长征路上,一幕幕军民鱼水深情的场景,在讲述着红军和群众是离不开的,也正是在依靠群众,相信群众的革命年代,红军才取得了一场又一场的胜利
  记者出镜:“走在曾经浴血奋战的土地,读着饱含深情的信件,重走长征路不仅是为了纪念先烈,更是为了发扬长征精神,缅怀军民连心的鱼水深情,铭记历久弥坚的革命初心。”
(黄义武 金梦)

扫码转发

精彩视频

热点排行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