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视网

桂视网>新闻>正在查看

桂林:感怀袁隆平院士 永守“桂北粮仓”

2021年05月24日 11:17:29  来源: 桂视网  所属分类:新闻热点  编辑:田靖琴  阅读:   查看评论()
  昨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袁隆平院士曾六次到过桂林,与桂林水稻生产结下了不解之缘。消息传来,桂林人民举市同悲,在沉痛悼念袁隆平院士的同时,更表示要把袁隆平院士这种执着精神和精湛技术发扬和传承好,发展好水稻产业,永远守好“桂北粮仓”,将粮食安全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
  “无双国士驾鹤去,巨星陨落四海悲。潇潇落木无边下,凄凄漓水寄情思。”从昨天到今天,桂林人民通过各种方式缅怀和纪念袁隆平院士。灌阳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罗标因超级稻生产高产攻关工作,多次接触袁隆平院士,袁隆平院士的离世,让他无比震惊和悲伤。
  灌阳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  罗标:“袁老在长沙逝世,我感到无比的震惊和悲伤。袁老曾经多次来到我们灌阳县,指导超级稻生产高产攻关工作,并在灌阳县成立了院士工作站。为我们的粮食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使我们灌阳县的粮食生产超级稻,成为广西的高产第一县再生稻甲全球。”
  对于灌阳而言,因为袁隆平院士的到来,水稻生产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连续九年成为“广西超级稻高产第一县”,实现了“头季稻+再生稻”产量突破1500公斤,灌阳再生稻产量甲全球的目标和梦想。回想袁隆平院士在灌阳的经历,很多亲身经历者至今任然深深感怀。
  桂林广播电视台记者 王思聪:“2017年8月初,袁院士到桂林灌阳县调研超级稻高产攻关计划。当时,袁院士手里拿着一顶草帽,很热情地和我们说,走,我们去田里面看看。虽然他满脸都是汗水 但是神采奕奕,从他身上,我感受到了一种伟大精神的力量,他当时87岁还坚持在那么热的天,下到田间地头,这是值得我们这一代人学习和传承下去的。”
  正因为这样的执着和坚韧。九年来,袁隆平院士在桂林这片土地上,不断实现着超级稻生产高产梦想目标。2013年,袁隆平院士首次来到灌阳县就提出:“水稻高产需要良种、良法、良田、良态,灌阳县‘四良’配套,超级稻亩产属于全国示范基地中的一流水平。”2015年,袁隆平院士第二次来到灌阳时,灌阳超级稻亩产实现950公斤。2017年,袁隆平再次来到灌阳,这一次,灌阳再生稻测产为平均亩产552.1公斤。袁隆平“吨半稻”的心愿终于在桂林实现。
  灌阳县黄关镇联德村超级稻种植大户 史维军:“袁院士生前多次来过我们这里亲自指导,使我们这边种植产量步步增高。到了2017年的时候已经达到了一吨半,每亩的产量达到一吨半。(农民)对种田的积极性相当高。”
  2019年,袁隆平院士工作站正式落户灌阳县新圩镇小龙村。已经90岁高龄的袁隆平院士亲临揭牌。他饱含深情地说:我在这里建工作站,就是要努力把灌阳的经验推广到广西,还要让灌阳的再生稻米可以跟日本最有名的米——‘越光米’相媲美。如今,袁隆平院士虽然已经永远离开了我们,但他热爱祖国、一心为民、造福人类的崇高品德,不畏艰险、执着追求的坚强意志和严于律己、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却深深地在桂林这片土地扎下了根。
  灌阳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 罗标:“作为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我们要向袁老一样学习技术。为灌阳县的农民做出自己的贡献。”
  灌阳县农业农村局局长  梁赟:“袁院士现在虽然去世了,但是我们会把他对水稻的这种执着,对水稻技术的这种精湛(追求),我们要继续发扬和传承好,发展好我们县的水稻产业,发展好我们县的农业产业。”
(王思聪 王瑜 灌阳台 王游明 蒋宇 唐子婷 文明珏)

相关内容:

扫码转发

精彩视频

热点排行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