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新闻需要23分钟。党建强,百业兴。全州县充分激活红色资源,建强“红色堡垒”,点燃“红色引擎”,释放出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系列报道《红色文化引领乡村振兴》,今天播出第四集《激活红色资源,为乡村组织振兴“强堡垒”》。
12月15日,桂林米兰香食品有限公司传来捷报:在公司党支部的坚强领导下,2023年企业带动全县6个乡镇种植优质稻10万余亩,实现种植户户均增收800元以上,不仅拓展了国内市场,而且总产值超过1.2亿元,“桂林米粉”的金字招牌成为乡亲们致富的产业品牌。党建“强堡垒”,振兴有动力。目前全州县干米粉产业生产销售额占据全国的“半壁江山”,正在通往“全国干米粉之都”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千年古邑酿美酒,乡村振兴勇当先。“国优湘山酒”是全州一张靓丽的名片。公司传承红色文化,在“万企兴万村”行动中,积极践行企业家精神,助力乡村振兴。
湘山酒业有限公司负责人 岳德宏:今年以来,在爱心长征的路上,我们企业先后投入爱心资金两百多万元,帮助脱贫户、监测户解决生活、教育等方面实际困难,全面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
今年,全州县充分发挥全县1255个基层战斗“堡垒”和3.1万名党员的力量,开展“五基三化攻坚年”行动,以组织振兴保障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持续开展“强堡垒”增活力,推进基层党组织达标创优,全县建成县乡村三级党群服务中心305个,改造升级村级组织活动场所36个,鲁水村、南一村荣获桂林市“最美党群服务中心”称号。打造“一村三园”党建先锋体、“湘江胜地党旗红”乡村振兴等党建示范点62个。启动“牢记嘱托 党微闪耀”品牌项目,抓好大坪、屏山等红色美丽村庄等示范点建设,扩大基层党建品牌辐射力。
全州县才湾镇南一村党委书记 王军荣:我们将进一步激活红色资源,发挥好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促进南一村农文旅融合发展,把南一村打造成全区乡村振兴排兵兵,争创全国乡村振兴典范村。
党员是“先锋”,党员队伍是乡村振兴的“开路先锋”。全州县紧紧抓住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这个“牛鼻子”与发展经济“同频共振”,培养村级集体经济“明白人”,在产业链、合作社、龙头致富项目上建立党组织52个,培养党员致富带头人1500余名。
全州县龙水镇万穗农业公司负责人:我们通过“党支部+基地+农户”模式,发展稻渔共生种养产业3000多亩,实现每亩水稻增收800元以上。有效地促进了当地群众增产增收。
与此同时,当地还组织全县2万余名农村党员和2000余名村干部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因地制宜打造葡萄、柑橘等种植基地200多个,生猪、小脚鸭等养殖基地50多个,辐射带动9000余户农户发展种养产业,“全链条”推动村级集体经济蓬勃发展。“强堡垒”换来的是红色基因被激活,村容村貌变靓,集体经济兴旺,乡村振兴迸发出持续的组织力量。
12月15日,桂林米兰香食品有限公司传来捷报:在公司党支部的坚强领导下,2023年企业带动全县6个乡镇种植优质稻10万余亩,实现种植户户均增收800元以上,不仅拓展了国内市场,而且总产值超过1.2亿元,“桂林米粉”的金字招牌成为乡亲们致富的产业品牌。党建“强堡垒”,振兴有动力。目前全州县干米粉产业生产销售额占据全国的“半壁江山”,正在通往“全国干米粉之都”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千年古邑酿美酒,乡村振兴勇当先。“国优湘山酒”是全州一张靓丽的名片。公司传承红色文化,在“万企兴万村”行动中,积极践行企业家精神,助力乡村振兴。
湘山酒业有限公司负责人 岳德宏:今年以来,在爱心长征的路上,我们企业先后投入爱心资金两百多万元,帮助脱贫户、监测户解决生活、教育等方面实际困难,全面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
今年,全州县充分发挥全县1255个基层战斗“堡垒”和3.1万名党员的力量,开展“五基三化攻坚年”行动,以组织振兴保障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持续开展“强堡垒”增活力,推进基层党组织达标创优,全县建成县乡村三级党群服务中心305个,改造升级村级组织活动场所36个,鲁水村、南一村荣获桂林市“最美党群服务中心”称号。打造“一村三园”党建先锋体、“湘江胜地党旗红”乡村振兴等党建示范点62个。启动“牢记嘱托 党微闪耀”品牌项目,抓好大坪、屏山等红色美丽村庄等示范点建设,扩大基层党建品牌辐射力。
全州县才湾镇南一村党委书记 王军荣:我们将进一步激活红色资源,发挥好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促进南一村农文旅融合发展,把南一村打造成全区乡村振兴排兵兵,争创全国乡村振兴典范村。
党员是“先锋”,党员队伍是乡村振兴的“开路先锋”。全州县紧紧抓住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这个“牛鼻子”与发展经济“同频共振”,培养村级集体经济“明白人”,在产业链、合作社、龙头致富项目上建立党组织52个,培养党员致富带头人1500余名。
全州县龙水镇万穗农业公司负责人:我们通过“党支部+基地+农户”模式,发展稻渔共生种养产业3000多亩,实现每亩水稻增收800元以上。有效地促进了当地群众增产增收。
与此同时,当地还组织全县2万余名农村党员和2000余名村干部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因地制宜打造葡萄、柑橘等种植基地200多个,生猪、小脚鸭等养殖基地50多个,辐射带动9000余户农户发展种养产业,“全链条”推动村级集体经济蓬勃发展。“强堡垒”换来的是红色基因被激活,村容村貌变靓,集体经济兴旺,乡村振兴迸发出持续的组织力量。
(桂林台 韦雪 何世锋 全州融媒 邓琳 周田秀 谢小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