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金槐看中国,中国金槐看全州”。世界上只有中国、越南、巴西等少数国家生产槐米,市场上90%的槐米来自中国。而中国槐米以桂北特别是全州县种植面积大、产量高、品质好,全州金槐米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0%以上,年产值超11亿元。
如何谋篇布局?全州县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科学谋划发展金槐产业,让当初用来改善石漠化地区生态环境的金槐树,变成村民增收致富的“摇钱树”,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的路子。
7月31日《广西日报》要闻3版 报道。
桂林发布金槐米加工技术规程
为提升金槐米品质,做大做强金槐产业,桂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近日发布了金槐米加工技术规程,将于8月3日起实施。
对金槐米原料选择进行规范:金槐鲜花序要求无腐烂、无病虫害、无霉变、无异味、无杂物,花蕾发育饱满、整个金槐花序开花率达1/10—1/8时采收。
对金槐米加工进行规范:场地要选择无污染、宽敞、通风,地面硬实、平整的加工场地,有原料存放、杀青、干燥、除杂、包装、贮存等区域,且布局合理;要有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杀青、烘干、包装等设备设施;工作人员要经过培训,熟练掌握加工技术和设备操作技能,并严格按照加工工艺流程操作。
对金槐预包装产品进行规范:农产品包装标签应标注名称、品种、产地、种植户、生产日期等内容;运输包装贮运图示标志也要符合相关规定。
据悉,全州已形成金槐全产业链,全州金槐被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全州金槐米被广西生态有机产业联合会列入“广西十珍品牌产品”;全州金槐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已通过自治区相关部门评审。
7月31日《广西日报》八桂视点整版报道 。
调研主题:金槐生态树如何将荒山变成青山
调研关键词:金槐产业 科技赋能 生态保护
品牌效益 乡村振兴
调研时间:2024年7月
调研地点:全州县
视点提要:
“世界金槐看中国,中国金槐看全州”。据相关部门统计,世界上只有中国、越南、巴西等少数国家生产槐米,市场上90%的槐米来自中国。而中国槐米以桂北特别是全州县种植面积大、产量高、品质好,全州金槐米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0%以上,年产值超11亿元。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要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
全州县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科学谋划发展金槐产业,让当初用来改善石漠化地区生态环境的金槐树,变成村民增收致富的“摇钱树”,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的路子。
种植金槐 石漠地披绿装
石漠地长出成片金槐树。
金槐米。
7月23日,在全州县大西江镇金槐种植基地里,一棵棵金槐树在石漠化严重的山坡“见缝插针”。通过无人机镜头从空中俯瞰,成片的金槐林宛如给大地披上绿装。近看,一串串洁白的槐花缀满枝,在微风吹拂下,弥漫着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
“我种植的金槐进入盛花期,槐米能卖钱,槐枝也可以卖钱。今年,预计金槐收入100万元以上。”全州县大西江镇的金槐种植大户蒋宗军自豪地说。
石漠化被称为“地球之癌”。石漠化问题,成为滇桂黔贫困地区最为严重的区域性生态问题。在全州县白宝、东山等乡镇,呈现土瘦、水枯、山穷、林衰的特征,石漠化严重。加速推进石漠化治理,成为全州县一项重要工作。
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专家曾尝试在全州县石漠化地区种植金银花等植物,但这些植物抗旱性不够强。最后,专家尝试在村民房前屋后种植金槐树。没曾想,金槐树在石头缝里长势喜人,它根系发达,抗旱性强,被当地人称为“树坚强”。
记者了解到,在全州大西江镇和东山瑶族乡都生长有千年以上的古槐树。据中科院植物专家调查分析,全州是金槐的原产地。
2000年起,全州县各乡镇把金槐生态树开发成为“摇钱树”。随着金槐种植面积逐年加大,2006年,全州县成立金槐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小组成员包括科技、财政、发改、林业、农业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并建立健全考核奖惩机制,全力推动金槐产业发展。
2007年开始,全州在认真实施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金槐产业化开发与示范的基础上,推广金槐规范化种植。
2012年,全州县相继出台《全州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槐米产业发展的决定》《全州县实施金槐产业化开发与示范项目工作方案》等一系列加快金槐发展的政策文件,并先后拿出300万元至600万元资金购买金槐苗木,免费送给农户种植。随着全州县金槐种植面积逐步扩大,全州金槐米产量逐步提升,2013年,中国经济林协会授予该县“中国金槐之乡”称号。
目前,全州金槐树种植面积突破30万亩,其中三分之一面积在石漠化地区。
科技赋能 老金槐获新生
科技特派员为金槐种植户进行技术指导。
随着金槐树龄的增长,金槐米产量逐年走低,全州县金槐产业发展迎来了新的挑战。
广西乡村科技特派员蒋立全对金槐“把脉”,发现全州县种植的金槐大部分是G9-2号品种,抗逆性差,蚜虫、蚧壳虫、炭疽等病虫危害加重,导致槐米产量和品质下降。同时,金槐成熟度不整齐,一穗采摘三四次,造成采摘人工成本高。
为此,全州县科技部门积极引进外地槐树和本地金槐开展品比试验,并对所选育的金槐优良品种进一步提纯复壮,成功筛选出金槐桂G9-1号、金槐桂G9-4号等抗逆性强、丰产性能好的优良新品种。
前几年,全州县向农户推广金槐新品种时,种植户大多将信将疑。随着老品种槐树抗性下降、产量下滑、品质降低,种植户转而纷纷期盼着种植新品种。
今年年初,该县派出43名科技特派员,深入永岁、庙头、两河、枧塘、白宝等乡镇,指导种植户对低产金槐园高接换种,实现低产园改造提升。
“15年前,我承包了256亩荒山,种植7000多株金槐,亩产槐米71公斤,每公斤售价50元,去年还卖得70多万元。如今老树病虫危害加重,很担心绝收。”永岁镇大岗村种植户蒋小林说,今年3月,在乡村科技特派员指导下,他请来30多位嫁接师傅,对256亩金槐进行全面高接换种,期待优良新品种带来新效益。
全州县有计划地组织种植户开展低产槐园改造,并以金槐种植大户高接换种为示范园,辐射带动全县槐农积极换种,推动金槐产业提质增效。
广西乡村科技特派员、全州县科技局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蒋士宋告诉记者,金槐高接换种,就是应用金槐桂G9-4号等“一年两收”优良品种的接穗,高位嫁接在金槐原有老品种的骨干枝上,使其快速生长,并通过培育重新形成丰产树冠,推进低产园改造,实现品种更新换代。
蒋士宋介绍,高接换种可达到一年高接、二年复冠、三年丰产的效果。通过高接换种,可有效提高优良新品种的贡献率,不仅能达到“一年两收”,还能解决目前所种金槐“大小年”关键技术瓶颈。同时,全州大力推广科学修剪(含刻芽、拉技)、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以及叶面肥)、巧用生长调节剂、病虫害绿色防控等金槐规范化操作规程,可进一步提高金槐米产量与品质,助推金槐产业提质增效。
企业参与 延伸产业链条
采收金槐米。
挑运金槐米。
晒金槐米。
包装金槐米。
包装金槐茶。
过去,全州金槐产业大多停留在销售槐米原料上。如今,该县通过对槐米进行深加工、精加工,增加了槐米产品附加值。
位于全州县工业园区的桂林原心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作人员正在挑选、蒸煮槐米……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在产品展示间,记者看到企业研制的各种金槐米产品,包括金槐茶、金槐粉、金槐面等产品。
该公司负责人蒋爱明告诉记者,公司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集种植、研发、生产、加工和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以全州金槐为主要原材料,打造一系列金槐产品。同时,公司与广西农科院、广西植物研究所等科研院所长期合作,为金槐种植户提供专用肥和技术指导,让每一粒槐米从种植到成品真正做到原生态、无公害。
此外,该公司采用“公司+示范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成立“乡村就业工厂”,直接吸纳脱贫户就业,为当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共安置农村劳动力300多人,年人均增收2万元以上。
目前,该公司注册了“古树槐”“原心达”等商标,产品远销海内外。
“槐米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富含芦丁、槲皮素、黄碱素等,具有凉血止血、清肝泻火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毛细血管脆性所引起的出血症,是高血压辅助治疗剂。其中,芦丁含量越高,价格越贵。”全州县金槐办主任蒋忠林介绍。
广西禅方药业有限公司应用专利技术改造与提升槐米深加工工艺,从槐米中提取粗制芦丁、精制芦丁,开发出曲克芦丁片、槲皮素、异槲皮苷等系列产品,年消耗槐米4000吨,年产芦丁1000吨,年产值达2亿元。同时,公司正在打造“金槐提炼芦丁—芦丁提炼的母液提炼槲皮素—槲皮素提炼的母液提炼鼠李糖”的完整产品生产链,让每吨金槐米价值提升至22万元左右。
此外,全州还建立了一批高质量槐花观赏区、金槐米采摘区、槐园休闲区、槐园林下经济作物种植区、槐园中药材种植区和金槐鸡鸭养殖区,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
蒋士宋说,全州县不断探索金槐林业高效复种模式,2023年成功创建“金槐+绿豆+豌豆”金槐林下种植食用豆高效种植新模式,种植桂绿豆L74号、云豌18号等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培育的绿豆、豌豆优良品种。金槐林下选育新品种、规范种植技术种植食用豆实现每亩年纯收入2500元以上,有效提升金槐产业综合经济效益,实现“林上有收益,林间有景观,林下有经济”。
政府助力 打响金槐品牌
全州县在主动引导金槐产业发展的同时,还依托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广西农业科学院、广西大学林学院等科研院所和高校,提升金槐品质。
在科研院所指导下,选育出适合于全州区域范围内种植的丰产、稳产、优质、抗逆性和抗病性强的优良品种——金槐桂G9-4、金槐桂G9-1等。同时,制定了《金槐规范化生产标准操作规程(SOP)》,以保证金槐产量和质量,为槐树药材的优质、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提供科学依据。
截至目前,该县有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三星级)全州县金槐产业(核心)示范区1个、金槐规模企业4家,金槐种植户6万多户。全县金槐种植面积达30万亩,金槐米产量2万吨,产值超11亿元,惠及全县18个乡镇、175个村20多万人。
如今,全州金槐产业先后被列入全州县“十四五”规划,《广西农业产业化重点建设项目》和科技部《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金槐产业化开发与示范》。
近年来,全州金槐获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全州县被授予“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金槐科普教育基地”等称号。而金槐企业及产品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等国际认证,标志着金槐产品取得进军国际市场“通行证”。
“全州金槐产品以高价值、高品质获得众多颇有分量的国内外认证,成为进军世界的一张特色名片。我们将持续做大做强金槐产业,深化金槐精深加工,不断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探索农业与文旅深度融合,再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机制,全力推动金槐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州县委书记朱鹃屏说。
广西科学院二级研究员、全州县人民政府金槐产业首席专家李锋坦言:“全州金槐米产量高、品质好。同时,全州县开创了石漠化地区种植金槐的新模式,为世界石漠化治理提供了样本,也真正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州生产的金槐米芦丁含量高达41%,远超巴西、越南等国家同类产品,未来全州金槐米的国内外市场潜力巨大。”
(图片均由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傅清龙 全州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邓琳 摄)
【记者手记】
善待自然有回报
傅清龙
置身全州红色沃土,闻着金槐花芳香,让人心旷神怡。滔滔湘江水,滋润着全州大地,也浇灌了闻名世界的全州金槐。
采访调研过程中,让记者感受最深的是,延续千年的金槐树,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逐年发展壮大成“摇钱树”,绘就了一幅金槐产业与生态环境相得益彰的美丽画卷。
发展金槐产业,不仅治理了石漠化地区,保护了生态环境,还助力种植户增收致富。盛夏时节,金槐种植户抢收忙碌身影,正是全州县努力推动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生动写照。
在人类竭力保护大自然的同时,大自然的回报亦十分慷慨。全州也一样,金槐种植面积突破30万亩,总产值超11亿元,惠及百姓20多万人。
全州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摸索出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双赢的路子,无疑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最好注解。
他山之石
荒山石漠上演绿色“逆袭”
据天眼新闻 贵州省黔西市素朴镇古胜村,海拔800至1400米,属云贵高原上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山区。人均只有5分地,为了生活,村民世代在石头缝里讨生活。
2006年,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以“喀斯特岩溶山区循环农业试验”为课题,将古胜村确定为绿色发展的试验田,指导当地制定并实施“高海拔自然恢复,中海拔退耕还林,低海拔种经果林”生态复绿计划。
经过近10年的努力,古胜村植被覆盖率从1988年的不足10%增长到89.68%,满山的苞谷秆变成了生态林和经果林。2023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5万元。(傅清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