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县湘漓镇是有名的“菜篮子”。近年来,种养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瓜、果、菜、肉供应品种不断出新,产品销售网络不断拓宽,有效联农带农增收。湘漓镇人大与镇党委、政府同心共干,多措并举发挥好产业能人、带头人的关键作用,用好他们有技术、懂种植、善营销的优势,推动全镇种养产业高质量发展。
积极招引“外智”,用优秀项目带动发展
湘漓镇人大围绕优化产业发展结构、壮大特色产业这一目标,配合党委、政府在招商引资上下足功夫,积极向县级相关部门沟通争取,重点在助推乡村振兴的产业项目上下功夫。落户湘漓镇的立洪养牛场总规划占地260亩,总投资1200万元,目前已完成一期项目建设,打破了全镇养牛小个体、零散化的现状,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周围村民投资新建2家规模化养牛场,实现全镇肉牛养殖存栏突破2000头。湘漓镇人大参与该项目的全过程服务,引导各级人大代表从土地流转、调处群众纠纷、政务审批等方面献计出力,为项目顺利推进展现了人大担当。
大力培育“内秀”,用内生动力壮大发展
湘漓镇人大十分关心本土种养人才的成长壮大,发动人大代表深入村屯和田间地头了解村民自发产业的发展情况,对成长势头好、潜力大的种养能手给予及时的关注、支持,在产业配套、政策奖扶、用工需求等方面予以倾斜,对相关产业发展需求积极向党委、政府反映,在进行项目策划、争取、实施的时候优先考虑,积极打通产业发展路上的堵点。在本地从事食用菌种植三十多年的湘漓镇江口村民尹相金,带动村内群众一起发展,自建食用菌种植基地2处,目前规模达到60亩,年产值达800万元,长年带动30多户农户(含脱贫户)在家门口就业。目前,湘漓镇食用菌产业规模已超过100亩。
全心呵护“乡贤”,用新鲜活水提振发展
湘漓镇人大将返乡创业的“乡贤”视作带不走的“珍宝”,积极搭建政商沟通渠道,让他们的声音直达镇党委、政府,鼓励他们安心、放心、顺心在家乡开创事业。返乡创业的种植户李运堂与外省的蔬菜种植营销公司进行合作,去年以来在湘漓镇流转数十亩土地,发展“订单农业”,试种推广了一批白玉丝瓜、樟树港辣椒等蔬菜新品种,并取得良好效益。得知其想扩大规模的消息后,引导2个村委的集体资产大棚整体打包出租给他,并规划建设冷链仓库,解决其后顾之忧。
下一步,湘漓镇人大将继续用好镇级商会这一新平台,将活跃在产业发展一线的优秀人士充分吸纳进来,实现各类人才与政府无缝对话交流,强化跟踪服务,助力“土专家”“田秀才”“农创客”“新农人”与乡村振兴红火场景“双向奔赴”。
积极招引“外智”,用优秀项目带动发展
湘漓镇人大围绕优化产业发展结构、壮大特色产业这一目标,配合党委、政府在招商引资上下足功夫,积极向县级相关部门沟通争取,重点在助推乡村振兴的产业项目上下功夫。落户湘漓镇的立洪养牛场总规划占地260亩,总投资1200万元,目前已完成一期项目建设,打破了全镇养牛小个体、零散化的现状,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周围村民投资新建2家规模化养牛场,实现全镇肉牛养殖存栏突破2000头。湘漓镇人大参与该项目的全过程服务,引导各级人大代表从土地流转、调处群众纠纷、政务审批等方面献计出力,为项目顺利推进展现了人大担当。
大力培育“内秀”,用内生动力壮大发展
湘漓镇人大十分关心本土种养人才的成长壮大,发动人大代表深入村屯和田间地头了解村民自发产业的发展情况,对成长势头好、潜力大的种养能手给予及时的关注、支持,在产业配套、政策奖扶、用工需求等方面予以倾斜,对相关产业发展需求积极向党委、政府反映,在进行项目策划、争取、实施的时候优先考虑,积极打通产业发展路上的堵点。在本地从事食用菌种植三十多年的湘漓镇江口村民尹相金,带动村内群众一起发展,自建食用菌种植基地2处,目前规模达到60亩,年产值达800万元,长年带动30多户农户(含脱贫户)在家门口就业。目前,湘漓镇食用菌产业规模已超过100亩。
全心呵护“乡贤”,用新鲜活水提振发展
湘漓镇人大将返乡创业的“乡贤”视作带不走的“珍宝”,积极搭建政商沟通渠道,让他们的声音直达镇党委、政府,鼓励他们安心、放心、顺心在家乡开创事业。返乡创业的种植户李运堂与外省的蔬菜种植营销公司进行合作,去年以来在湘漓镇流转数十亩土地,发展“订单农业”,试种推广了一批白玉丝瓜、樟树港辣椒等蔬菜新品种,并取得良好效益。得知其想扩大规模的消息后,引导2个村委的集体资产大棚整体打包出租给他,并规划建设冷链仓库,解决其后顾之忧。
下一步,湘漓镇人大将继续用好镇级商会这一新平台,将活跃在产业发展一线的优秀人士充分吸纳进来,实现各类人才与政府无缝对话交流,强化跟踪服务,助力“土专家”“田秀才”“农创客”“新农人”与乡村振兴红火场景“双向奔赴”。
(记者 刘敏 通讯员 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