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县界首镇界首社区团支部书记 唐逸旻:当年红军第三军团长彭德怀同志在这里搭建的一个临时指挥部 当时周恩来 朱德等党的领导人也一起在这里参加过湘江战役的指挥。】
90年,烽烟战壕变故地,滔滔江水念忠魂。90后唐逸旻,在界首渡口边出生,听着红军的故事长大,现在是界首社区一名义务讲解员。
【兴安县界首镇界首社区团支部书记 唐逸旻:我们家隔壁的话,住着一个以前见证过湘江战役历史的一个老人家……】
界首渡口,是红军抢渡湘江最重要的渡口之一。1934年11月30日凌晨,中央军委纵队开始渡江,渡口的浮桥数次被敌机轰炸破坏,在当地群众的支持下,又多次重新架设。为了保证界首渡口的安全,坚守在五公里外的红10团,一天之内牺牲了两任团长……唐逸旻讲述故事中的主人公、那位亲历过现场的群众,就是他的邻居刘发祥老人。
【刘发祥儿子 刘保生:红军在老街上借那铺面的板子,我父亲就帮那些红军架桥过来,(湘江)上面有飞机轰炸,炸着不停,那些工兵,那些战士,很多都炸到掉水里面,牺牲很多的。】
故事的亲历者已经逝去,但故事的讲述者还在代代传承。
【兴安县界首镇界首社区团支部书记 唐逸旻:红军渡过湘江以后,我们当地有这么一句民谣: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很深刻地反映出这一场战役的一个悲壮。】
唐逸旻说,少年时只知湘江战役惨烈,长大后细读历史,才由衷敬佩红军将士视死如归、向死而生、一往无前、敢于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的崇高革命精神。为了寻找这一精神的答案,大学毕业后他回到家乡,将自己工作的“新长征路起点”选在了基层社区,并主动加入红色文化志愿服务队。
【兴安县界首镇界首社区团支部书记 唐逸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界首镇红色文化(建设)这一块已经有了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像我们现在看到的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都是建设得非常好。】
“十万火急”、“我们不为胜利者,即为战败者”,红军堂紧急的电报声穿越历史的硝烟犹在耳畔;涉水架桥、阵地阻击、刺刀拼杀,无数红军将士用血肉之躯,铸就了共和国不朽的丰碑。而红军街、界首渡口、胜利广场......这些长征遗迹串珠成线,铭记着峥嵘岁月,也见证着军民情深。
【兴安县界首镇界首社区团支部书记 唐逸旻:(当时)群众就是很自发地把自己家的门板全部捐出来,我们红军战士在我们门板上面都打有每个门板的一个记号,标明是哪一家的,这样子的话以便抢渡完湘江以后能够归还给我们的老百姓。】
山石无言,苍松肃寂,望着界首渡江遗址公园渡江广场新落成的“一往无前”雕塑,唐逸旻忍不住问出了那个藏在心底已久的疑问。
【唐逸旻:红军战士,你已身负重伤,为什么还要一往无前?难道你们不怕牺牲吗?】
【雕像AI红军战士:我们突破了敌人的三道封锁线,一路坚持到了这里。我们也有父母妻儿,我们也是血肉之躯。死亡谁都不想,但我们不怕。我们每一次冲锋,是希望我们的战友能更好地活着;我们的每一次牺牲,是希望能换来后辈们幸福的明天。】
【兴安县界首镇中心小学学生 蒋美好:铭记历史,好好学习,成为红色文化的接班人。】
【兴安县界首镇界首社区团支部书记 唐逸旻:作为红色土地的一个后代,我有责任要把我们这个红色故事继续传承下去,为我们国家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广西台 蓝桂强 游芸 蒲润新 肖辉 卢寓峰
通讯员 王艳 舒文艺 万嘉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