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制造”连创全国第一,除了“专精特新”勇立潮头细分市场,抢占“蓝海”领域以外,企业还围绕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将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坚持“产业出题、科技答题”,同时,政府和政策的持续助力也为“桂林制造”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路上保驾护航。
桂林桂冶是中国高温高压装备行业的“老兵”,有着近40年的制造经验,但真三轴六面顶液压机,却一直是国内的一块空白,此前技术一直被德国和日本牢牢握在手里。
桂林桂冶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主任工程师 龙雷明:这个当时南方科技大学那边老师只是给了一个照片,一个照片模型给我们,要我们就按这个来做,所以这些技术资料全是我们自己看到那个一张照片一点一点来反复推敲,反复出图,就是搞了几个版本,后面才慢慢做出原型机出来。
经过五年夜以继日的克难攻坚,今年1月29日,我国首台真三轴六面顶液压机正式交付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进行系统联调。它的诞生,不仅宣告了我国在高温高压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打破外国技术封锁,也成为我国超硬材料行业近30年来最重大的技术突破。
桂林桂冶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主任工程师 龙雷明:传统的六面顶液压机在超硬材料行业,它主要是用同一个压力源来控制三轴,我们现在突破的话就是实现了三轴可以独立控制,这是一个突破。第二个就是主机结构,以前的操作窗口比较小,有些科研仪器没办法突破研发,现在我们这个窗口外形结构改变以后,就可以有利于很多科研仪器研发。第三个方面主要是在应用方面,在超硬材料还有其它新材料的基础研究方面,非常规手段下这个功能。
“桂林制造”能够连创全国第一,还在于政府和政策的持续助力,为“桂林制造”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路上保驾护航。近年来,桂林市工信、发改、科技、金融等部门频频出实招,培育更多、更优秀的专精特新企业。桂林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桂林市支持工业企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桂林市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等政策组合,推动资金、要素、科教科研、服务等各项资源向优质中小企业聚集,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式发展。其中,我市专门为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发展出台政策,在全区属首次首创。
桂林广播电视台记者 隋昊文:桂林企业在专精特新赛道走出“花路”、以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创新突破外国技术封锁、政府政策扶持助力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乘风破浪,这是我们在探寻“桂林制造”为什么这么牛的过程中,找到的三个答案。如今的桂林,不仅有美丽的山水、良好的生态,也具备了世界级旅游城市必备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桂林向“新”而行,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科创赋能产业兴,让桂林山水有了更加靓丽的底色。
(李丽明 徐婷 阳青松 李灿 隋昊文 庄诗琪 周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