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冷了不想起床,叫个跑腿送孩子上学吧!”近日,社交平台上出现了家长下单请“跑腿”“闪送”送孩子上学的内容。有不少以骑手或家长视角拍摄的“跑腿送孩子上学”视频,评论区也有很多网友分享自己的经历,有的甚至附上了订单截图和骑手接孩子的现场照片,引发舆论关注和热议。
这种看似“创新”的育儿方式,实则隐患重重,不仅关乎孩子的安全,更触及责任与伦理的底线。平台已经明确,人不在可配送物品范围内,骑士私自接单接送孩子很可能构成非法营运。陕西恒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知名公益律师赵良善表示,从法律层面看,跑腿接送孩子上学,属于交通运输,而《道路运输条例》明确要求,从事道路运输经营,需要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故此,跑腿接送孩子上学,很明显无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跑腿此举是反其道而行之,于法不容,构成非法营运。如果在接送过程中造成孩子丢失或者小孩伤亡,骑手不仅要面临行政处罚,还需要向家属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孩子无风险识别和反抗能力,加之“跑腿”均属于陌生人,很容易诱发各种各样的违法犯罪行为,比如孩子被人诱拐、孩子走丢,而且“跑腿”通常只有一个头盔,孩子的安全得不到保障。家长们切勿抱有侥幸心理,安全第一,才是我们最应该关注的点。
跑腿小哥送孩子上学,既不安全,还涉嫌违法,不管是对家长还是对小哥来说,都不是明智之举。虽然叫跑腿送孩子不能提倡,但家长送孩子的难题也应该得到重视。让孩子有个安全便捷的上学路,既是家长义务,也是社会责任。近年来,不少城市因地制宜,打通了接送孩子上学的堵点。比如,北京等地开通“通学公交”,从社区端到学校端“点对点”接送孩子,家长可以实时检测孩子乘车状态,车上还有乘务员、志愿者等护航通勤路;在长沙,家长可以众筹定制公交线路,公交车在家门口定时、定点接到孩子。既能保证学生安全,家长也不用起大早,多些这样的通学方式,家长自然不用想找跑腿。同时部门可以适时优化监管措施,给行业戴上“紧箍”,补齐“短板”,防范野蛮生长乱象,促进相关业务健康有序发展,兴利除弊,实现消费者、平台、骑手的三方共赢。而对于家长来说,在追求方便的同时,更应该将孩子的安全放在首位,谨慎选择合适的送学方式。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享受现代生活便利的同时,确保孩子们能够在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中茁壮成长,避免因一时的疏忽而造成终身的遗憾。
(作者:练桂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