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视网

桂视网>新闻>正在查看

【新春走基层】桂林斫琴:用时间打磨最美的声音

2025年02月05日 12:12:22  来源: 桂视网  所属分类:置顶资讯  编辑:蒋玲  阅读:   查看评论()

  古琴,是中国古代传统乐器之一,至今已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它被视为中国古代“琴棋书画”四艺之首,深受历代文人墨客的喜爱。关于古琴还有一个很酷的职业——斫琴师。今天的新春走基层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古法斫琴的一方天地,倾听绕梁之音,领略古琴魅力。

  古琴曲《流水》

  寻着悠扬的古琴声,记者来到桂林尧山脚下的古琴斫琴基地,走访市级非遗桂林斫琴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邬昳帆。邬昳帆从小就对古琴有着别样的情感。因祖上几代为官,与文人墨客走得很近,一直到现在家里还留有明清传下的几张古琴。邬昳帆经常听长辈说着家里与古琴有关的故事和一些基础的斫琴技艺,慢慢地走上了斫琴之路。

  市级非遗桂林斫琴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古琴斫琴师 邬昳帆: 这张琴是我父亲做的槽腹结构,我的先生做的漆面,我是全程校音。我们在古琴的设色上面,我们就结合了桂林的山水。这床琴,绿色的是我们的水,黑色偏棕色的就是我们的山,代表了桂林山水,是比较独特的一个设色。

  斫琴是传承千年的老手艺。为了更好地还原古法斫琴,邬昳帆和父亲把家中一张明代古琴进行了CT扫描,通过研究这些传世古琴,反复推敲和还原古法斫琴技艺。在做失败了七八十张琴后,终于研究出了邬氏斫琴技艺。

  市级非遗桂林斫琴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古琴斫琴师 邬昳帆 :做一床古琴,纯手工的话至少要两年的时间。第一步就是从木胚开始。

  每制一张琴的工序都有上百道,从审木、开形、挖槽腹、裹布,到灰胎、髹漆、安弦、调音,其间每道看似寻常的工序实则都有异常严苛的标准。而这些严苛的标准,是古法斫琴的基础,也是一项技艺绵延千年、经久不衰的魅力所在。

  市级非遗桂林斫琴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古琴斫琴师 邬昳帆: 每一个木头它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如果你要真正的能做出一个适合木头它的纹路的琴的话,它必须靠人手工去调,必须纯手工才能做出一个适合木头的,然后再适应春夏秋冬的又能专业的演奏的这样一床琴。

  十余年里,邬昳帆耕弦不辍,在精研斫琴技艺之余,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古琴普及和对桂林古琴文化的发掘研究之上。

  市级非遗桂林斫琴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古琴斫琴师 邬昳帆: 历史上不管是从做琴还是从弹琴来说,桂林都是有很深的历史文化底蕴在这儿的,所以我们有很多结合了很多桂林的弹琴和斫琴的历史文化融合进我们现在的斫琴的技艺里面去,就形成了我们现在的桂林的斫琴技艺。

  一凿一斧斫古琴,千年不绝泠泠音。2020年,桂林斫琴技艺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作为传承人,邬昳帆以“择一事钟一生”的匠心坚守,为传承弘扬古琴文化而不懈努力。

  市级非遗桂林斫琴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古琴斫琴师  邬昳帆 : 我是从08年开始教古琴,陆陆续续教了现在也有差不多接近1万的学生了。因为古琴真的是中国保留中国传统文化最完整的一个乐器,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这样一个乐器,它是一定要传承下去的。

(陈鹂 文涛 黄新强)


相关内容:

扫码转发

精彩视频

热点排行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