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视网

桂视网>新闻>正在查看

【收官“十四五” 奋进世旅城】桂林:将民生蓝图变成幸福实景

2025年11月13日 10:59:06  来源: 桂视网  所属分类:置顶资讯  编辑:蒋玲  阅读:   查看评论()

  “十四五”以来,桂林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重中之重,将约80%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用于民生领域。通过实施高质量全民参保计划,并在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就业扶持等方面持续发力,一系列扎实举措与翔实数据共同绘就了一幅温暖厚重的民生幸福画卷。

  “十四五”期间,我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在打造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的同时,协同推进世界康养城市和旅居城市建设,不断提升“桂林养老”品牌影响力。在普惠养老服务方面,截至2025年9月,全市已建成养老机构和设施1227个,养老床位达29746张;建成村(社区)养老服务设施621个,涵盖135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486个城乡社区互助型养老服务设施。在智慧养老方面,我市着力构建“智慧养老信息平台”,建立全市老年人能力评估数据库,并为特殊困难失能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安装智能化设备。此外,我市还积极推动养老产业多元布局,探索旅居养老等新模式,创新“医养游”融合的健康养老服务形态,助力旅居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期间,我市坚持兜底线、保稳定、促发展,持续提升基本民生保障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社会救助标准稳步提高,自2018年以来,全市城市低保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提高48%,农村低保及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提高75.4%。2025年,“两项补贴”标准提升至每人每月90元,全年发放补贴金额达0.78亿元。自2025年10月1日起,全市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补贴也相应上调,机构抚养孤儿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1460元,社会散居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1060元。在救助机制上,我市率先在全区开发并应用社会救助对象智能认定系统。截至今年9月底,已有6531个家庭或个人通过该系统完成审批。该系统的落地,推动社会救助实现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单一救助”到“综合救助”、“群众不满”到“群众满意”的转变,全面提升了社会救助服务效能。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五年来,我市坚决贯彻“稳就业”“保就业”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多渠道拓宽就业空间,全市就业形势总体平稳、稳中向好。针对不同群体求职需求,我市推出多项定制化促就业行动,并以全国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为牵引,构建“线上+线下”“固定+流动”的就业服务网络。围绕“就业服务在身边”理念,推动服务资源向基层延伸,打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形成“15分钟公共就业服务圈”。在技能提升方面,我市成功举办“技能中国行”、广西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等活动,积极开展补贴性职业培训,为重点企业精准输送产业工人。通过“校企合作”“订单培训”等方式,持续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的就业支持。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五年来,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已化作一个个温暖的故事,深深写进桂林百姓的生活日常,也成为这座城市最动人的底色。

(谢若琳 杨海琳 吕昀)


扫码转发

精彩视频

热点排行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