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观众朋友们,11月22号我们将迎来桂林电视台25周岁的生日。在时光隧道里,25年只是一个瞬间,而在桂林电视台全体记者同仁心中却是用青春和汗水谱写的流金岁月!25年是一段难忘的成长,25年是一段深长的记忆,25年是我们从青涩走向成熟的标志。25年前我们步履蹒跚的起步,到而今已正值青春年华。
25年来,桂林电视台真切地纪录了桂林这座历史文化旅游名城发展的历史进程,展现了桂林人民生活中的各种欢乐、烦恼与梦想,见证了桂林城市跨世纪的新风貌。
25年来,在你们的关注下,我们一路同行共成长,在你们的鼓励下,我们奋斗努力共发展,在你们的支持下,我们从无到有共壮大…...
25年来,观众朋友一直是我们最坚强的后盾,我们风雨同舟,我们荣辱与共。我们热切希望,今后的岁月里将得到你们一如既往的支持与关注…….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为广大观众朋友奉献30集展现桂林电视台建台25周年的系列报道《我们在路上》。
【同期声】主持人 桑蓓:“我后面就是桂林的最高峰猴山,它海拔有800多米。为什么要说侯山呢?因为我们它和我们老一辈的桂林电视人有着很深的渊源。”
桂林电视台至今已有25个年头了,但他播放电视节目却要从上个世纪70年代说起......
桂林电视台的前身实际上是由老一辈的广播站新闻工作者开创的。1974年全国各地省台已经开始转播中央电视台和本地的新闻节目了,但桂林人当时却还不能收看电视节目,这对于市人民广播站的新闻从业者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缺憾,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 桂林的广播电视人开始了筹建桂林电视转播塔的工作。第一个试播地点是在桂林西山搭建的一个帐篷里,随后,由于西山高度不够信号不好,又改搬到了桂林的最高峰侯山,在山顶 建起了转播塔。
【同期声】侯德远 原广播电视局顾问 :“发动全市的共青团,放假的时候,就是一个礼拜天,还有机关干部,往上面扛水泥。一包水泥分为四包,往上背,在侯山,现在你们(空手)可能都上不去。”
就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桂林老一辈的新闻工作者想尽办法建起了电视插转台, 他们每周从湖南台、广西台和广东台转录好电视节目,再以火车送达桂林。当时,虽然不能看到当天的新闻节目,但毕竟可以看上电视了。
到了1980年,由于侯山太高,上山工作极为不便,桂林的雷雨天又多,闪电经常 打坏设备,电视插转台又搬迁到了南面的大头山上,于是艰苦的基础建设再次从头开始。
同期声】侯德远 原桂林市广播电视局顾问:“ 建大头山的时候,就是动员全市有条件的,自己到橡胶机械厂,我们的技术员,去拣废钢材焊铁塔,都是自己焊的,大铁锅大扒锅(接收器),上面用绳子拉,下面用推,全站出动, 把它推上去的,基本上全站职工每个月都要搞几次劳动,包括播音员一起去,除了值班的以外,全部上去打石子。这样的小铁锤,就这样敲啊敲,后来条件好了点后,电力公司就给我们装了一个缆车,一根绳子拉着就上去了, 下面搞卷扬机卷,运点东西,人也可以坐,这样就好一点了。”
原桂林电视台副台长李克林告诉我们,当时大头山的条件也非常艰苦,原来每天上下班送带子都得坐一个缆车开上去,很不方便。
【同期声】李克林 原桂林电视台副台长 :“当时没有播出设备,就是把节目带送到大头山去播,多久换一次班呢?就是一天,第二天就换班了。”
因为没有播出设备,没有制作节目的电视采编人员,桂林的电视节目都只能停留在播放别人节目的状态下。直到1984年桂林市广播电视局成立后,市里组建电视台的批文下来了,桂林电视台才开始正式组建桂林自己的电视台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