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灵渠博物院获悉,该院在2020-2022年度广西十佳县级博物馆评选推介活动中,被评为“广西十佳县级博物馆”。此次与灵渠博物院同时被评为“广西十佳县级博物馆”的还有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纪念馆。
灵渠博物院是一个集文物收藏、价值研究、社会教育、展示和宣传灵渠文化为一体的综合性历史文化机构,是国家三级博物馆、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该院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包括序厅、展厅、藏品区以及办公区,其中展厅含5个常设展厅和1个临时展厅。
近年来,灵渠博物院在常设展厅的基础上陆续推出特色临时展览、免费讲解、文化讲座、文物鉴定、互动体验、教育研学、志愿者服务等丰富多彩的活动。2020年至2022年,举办“竹之韵”竹文化展等10个临时展览;2020-2022年共接待游客68万多人次,接待各地党政团队、学生团队、妇女团队、统战团队、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各界团队3000余个,推动文物合理利用,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为更好展现文物背后的故事,拓展传播水平和手段,该院不定期推出“院长导览”“专家导览”特色服务。
为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问题,该院坚持传统服务方式和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对老年人实行持身份证、老年证登记即可入馆,或安排专人组织老人安全、有序入馆参观。同时在馆内醒目位置标注了开放时间、参观路线等,使老人们获得更好的参观体验。
在教育品牌创建中,该院紧扣新时代要求,不断探索,促进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与全县多部门协作,用好用活馆藏资源,共建良好教育环境,把融合专业性、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参与性的课程带给更多青少年,每年持续在馆内、馆外与各部门、乡镇、学校共同举办民族团结进步主题的知识讲座、演讲比赛、书画摄影、文物百问、文物研学、灵渠文化沙龙、石刻拓片体验等各类活动30余场次,提升当地青少年精神素养。
同时,该院结合本院特色,在中国传统节假日和纪念日,开展灵渠文化灯谜会、非遗指画学习体验、手工绣球制作、滚铁环、踢毽子、四人踏板等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活动,加强青少年的传统文化教育。
此外,该院还通过培训、考核,选拔出70多名优秀志愿者作为“灵渠文化传承使者”“社教活动志愿者”。这些志愿者在节假日期间为参观者提供义务讲解服务,引导游客文明参观,弘扬灵渠文化,传承志愿精神,成为灵渠博物院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灵渠博物院是一个集文物收藏、价值研究、社会教育、展示和宣传灵渠文化为一体的综合性历史文化机构,是国家三级博物馆、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该院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包括序厅、展厅、藏品区以及办公区,其中展厅含5个常设展厅和1个临时展厅。
近年来,灵渠博物院在常设展厅的基础上陆续推出特色临时展览、免费讲解、文化讲座、文物鉴定、互动体验、教育研学、志愿者服务等丰富多彩的活动。2020年至2022年,举办“竹之韵”竹文化展等10个临时展览;2020-2022年共接待游客68万多人次,接待各地党政团队、学生团队、妇女团队、统战团队、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各界团队3000余个,推动文物合理利用,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为更好展现文物背后的故事,拓展传播水平和手段,该院不定期推出“院长导览”“专家导览”特色服务。
为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问题,该院坚持传统服务方式和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对老年人实行持身份证、老年证登记即可入馆,或安排专人组织老人安全、有序入馆参观。同时在馆内醒目位置标注了开放时间、参观路线等,使老人们获得更好的参观体验。
在教育品牌创建中,该院紧扣新时代要求,不断探索,促进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与全县多部门协作,用好用活馆藏资源,共建良好教育环境,把融合专业性、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参与性的课程带给更多青少年,每年持续在馆内、馆外与各部门、乡镇、学校共同举办民族团结进步主题的知识讲座、演讲比赛、书画摄影、文物百问、文物研学、灵渠文化沙龙、石刻拓片体验等各类活动30余场次,提升当地青少年精神素养。
同时,该院结合本院特色,在中国传统节假日和纪念日,开展灵渠文化灯谜会、非遗指画学习体验、手工绣球制作、滚铁环、踢毽子、四人踏板等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活动,加强青少年的传统文化教育。
此外,该院还通过培训、考核,选拔出70多名优秀志愿者作为“灵渠文化传承使者”“社教活动志愿者”。这些志愿者在节假日期间为参观者提供义务讲解服务,引导游客文明参观,弘扬灵渠文化,传承志愿精神,成为灵渠博物院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记者刘健 通讯员邓桂荣 秦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