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于24日下午启动福岛核污染水排海,引发全球持续广泛关注和热议,随着日本向太平洋排放核污水成为既定现实,国内不少地方又开始上演抢盐这种街头行为艺术。这种突然拉动内需的抢盐行为,虽然看起来很可笑,但其实这个现象背后是非常严肃的事情。当群体性的行为爆发的时候,就是个社会问题,中盐等大企业接连发声,但是依然挡不住抢盐。这表明在关键的时刻,国内为数不少的群体会选择不相信权威的信息,只相信自己的本能判断,并很容易因为某些信息而出现恐慌和悲观情绪。但这种关键时刻的群体性的慌乱表现,现在看来不能仅仅用官方公信力不足、群众媒介素养不够来解释。
面对这般汹涌的舆论浪潮,各级媒体应及时、准确、客观应对,重塑公信力、稳定信心。
一是要理解大众心情,不要急于指责。从相对理智的角度来说,囤盐没有必要,国内的四川和青海等西部省份都是产盐大省,这些省份的食盐储量之多,别说是供我们全中国14亿人民吃上一辈子,就是供全地球人吃上几百甚至上千年,可能都还有富余。但是,也要理解那些上了岁数的,穷了一辈子、苦了一辈子,吃了一辈子没文化的亏的老爹老娘们,他们到底是为了什么,要在这种时候跑去买盐,他们之中的很多人,绝大多数人,并不具备什么专业的知识,获取可靠消息的来源也很有限,自身的经济条件更是不允许,所以哪怕只是在保护自己的小家这件看起来似乎已经微小到不能再微小的事情上,他们在旁人看来可能也还是做得不够好,远远不够好,但又不能什么都不做。所以,大众面对核污染水的恐慌心情可以理解,不要急于指责。
二是要共情劝导,不要只摆数据。谣言带来“谣盐”,造成“典型的社会惊遁现象”,其中也不乏一些自媒体跟风散播不实信息,造成恐慌。但我们的宣传部门领导和媒体又没有及时跟进解答,造成群众非理性消费。如,中国盐业协会执行理事长王小青介绍,我国生产食用盐,使用原料有海盐、井矿盐,还有湖盐,其构成比例分别为22%、61%、17%,可见,我国市场上大部分食用盐都是国内生产,与海洋无关,当然也谈不上受到核污水的影响。但群众一看还有超两层的食用盐是海盐就无法淡定了,如果告诉群众光一个茶卡盐湖的盐就够中国人吃70年的,西北那里有很多的盐湖,够中国人吃1000年的,那群众肯定能理解不至于恐慌。
三是要管控谣言,不要放任自流。似乎更应该解释为中国老百姓传统心理中遗传下来的保命本能。几千年来,每逢战乱或者大事爆发,百姓草民无人过问,只能依靠有限的信息,自保性命,自求多福,或离乡或进山或埋银圆或贮藏粮食。对于谣言传言,不管真假,先信再说,反正代价不大。盐抢多了,反正也能搁。这种“宁信其有不信其无”的保命心理,历经时代更迭,可能已经沉淀为传统文化中的文化本能心理。然而,食盐作为一种特殊食品,国家对食盐质量的检测有着严格、完善的标准体系,而且目前国家也已经对海盐生产海域进行了严密的监测,确保食用盐的安全。囤盐频现,问题出在哪?一个重要原因是,有人带节奏。比如,有主播在直播时大肆推销湖盐或井盐,声称这些产品更安全,建议消费者“按箱囤”。他们在畸形利益驱动下,见利忘义,炮制紧张情绪,让大家铆劲,自己从中渔利。在炮制紧张情绪的过程中,夸大其词,甚至夹杂传言,这是不道德的,是该受到惩处的。这,更是媒体应主动打击的行为。(作者:欧远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