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儿山世界生物圈保护区通过第一次十年评估
▲猫儿山风貌 记者唐艳兰 摄
本报讯(记者徐莹波 通讯员蒙志欢)记者从市林业和园林局获悉,近日,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MAB-ICC)第36次会议审议,猫儿山世界生物圈保护区通过第一次十年评估。
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是一种新型的自然保护区,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文化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旗舰项目。2011年,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多年来,猫儿山保护区严格遵循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保护、支撑、发展”三大功能定位,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管理、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在守护猫儿山保护区生态系统方面,我市持续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全面实施森林防火责任制,严格火源管理,不断增强森林防火监测和扑救能力,严厉开展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行为。经测算,保护区森林覆盖率由2011年的96.48%提升至目前的98%,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15.83亿元/年,单位面积森林提供的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量平均为10.33万元/公顷。
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我市注重猫儿山保护区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加强科技化、数字化、智慧化管理应用,打造了“一中心五平台”智慧监管体系,并设立13个管护站点,加强保护区内的实时监控能力。广西桂林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与广西林科院共同建设广西漓江源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并与各科研院所、高校合作开展“漓江源头森林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示范应用”等多个项目研究。
调查显示,猫儿山保护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从2011年的4种增加到目前的12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增至60多种,以猫儿山命名的动植物种类有15种,猫儿山特有物种有12种;其中,猫儿山特有物种——猫儿山小鲵数量从2006年发现时的200余条增至目前的2200多条(监测数)。
市林园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在加强猫儿山保护区保护的同时,我市还积极探索实施参与式的社区共管共建模式,在保护区周边少数民族村寨选取5个生态经济示范点,累积出资100多万元开展无公害水稻种植、生态茶种植、生态鱼养殖、吴茱萸中药种植等生态绿色项目,帮助70余户300多名村民发展生产,村民年平均收入从2011年的不足5万元/户提升至2023年的20万元/户。今后,林园部门还将结合爱鸟周、全国科普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日等,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环保意识,更好地保护桂林的绿水青山和野生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