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桂林市政建设的高潮年,一大批道路、桥梁陆续开工建设。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也成为了桂林市民2009年最深刻的记忆之一。其实,如果仔细回想一下,这样热闹的场景在2004年也同样出现过。因为就在这一年,一项惠及数十万市民的民生工程----桂林百条小街小巷的改造工程正式启动了。
崇善小学的退休教师阳冬祥住在五美社区湾塘一巷。每天早晨他都会沿着家门口的湾塘巷走到附近的小广场上去健身。整洁干净的湾塘巷已经成为阳老师和附近居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可6年前的这条小巷子在阳老师的记忆里却是另一幅场景。
【同期声】崇善小学退休教师 阳冬祥 :“地上都是泥巴路,穿皮鞋上班,短短的几十米,皮鞋都打湿,泥浆溅得鞋子上、 裤子上到处都有。”
现在的湾塘巷跟以前相比已经是天壤之别。整洁的路面、明亮的路灯、处处可见的绿化,让每一个住在这里的人都觉得心情舒畅。而新增的健身器材更是成了附近居民休闲的好去处。能有今天这些变化,都归功于2004年那场轰轰烈烈的小街小巷改造工程。这项工程被列为当年市政府为民办十件实事的第一位,也是继1999年城市大改造后,桂林市民眼中最具说服力、最有代表性的城市改造工程之一。谈到改造之前的桂林市小街小巷的整体情况,市百条小街小巷改造工程指挥部的技术总监沈德谦老人仍然记忆犹新。
【同期声】市百条小街小巷改造工程指挥部技术总监 沈德谦 :“ (当时)主干道以外的小区,小街小巷,还普遍面临品位比较差,路不平,灯不亮,一出门就碰到积水(的问题)。不要说走向世界,就连走出大门,很多地方都有困难。”
小街小巷的改造在当时已经成为很多市民最迫切的愿望。2004年5月1号,百条小街小巷改造工程正式启动。临桂路、群众路、民族里路、金星路、新码巷等27条街道首先动工建设,拉开了桂林城市新一轮建设的序幕。作为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百条小街小巷改造涉及到道路的硬化、路灯的安装、雨水和污水的分流、绿化景观的营造以及违章建筑的拆迁等诸多方面。沈老回忆说,当时施工的时候,得到了很多市民的支持。
【同期声】市百条小街小巷改造工程指挥部技术总监 沈德谦:“ 拆迁都是群众主动进行拆迁,把违章建筑拆掉,而且是不要补偿的,包括我们在施工的时候,群众还主动帮助我们看护,免得别人把水泥路面踩坏,这些都是很感人的。”
资料显示,2004年原定要改造50条小街小巷由于工程进展顺利,再加上大家积极性都比较高,结果全年共完成了63条,超出原计划近二十六个百分点。而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这个工程的持续开展共使五个城区的261条小街小巷“旧貌换新颜”,近十万居民的生活环境得到根本性改善。
【同期声】市百条小街小巷改造工程指挥部技术总监 沈德谦:“ 所有小区的灯都亮了,路铺平了,而且还搞了环境,绿化,增加了健身器材,因此群众的反映,普遍非常满意。”
从昔日的烂泥小路到今天的整洁小巷,见证的是城市不断发展的步伐,反映的是老百姓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而随着如今新一轮城市建设的不断开展,我们的生活也一定会越变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