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桂林漓江如诗如画,是全球最美的15条河流之一,也是国家重点保护的13条江河之一。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桂林考察时指出:桂林山水甲天下,天生丽质,绿水青山是大自然赐予中华民族的一块宝地,一定要呵护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格调品位,努力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宜居城市。桂林市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像保护眼睛一样把保护好漓江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围绕漓江流域展开了一系列综合治理工作,探索出一条生态文明建设与高质量发展有机结合的新路径,绘就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画卷。“两山”理念20载壮美广西“绿”动未来融媒联动系列报道,今天跟随记者的脚步走进山水如画的桂林,探寻生态惠民的鲜活故事。
【AI小象】欢迎来桂林,我是小小象鼻山,我叫小象,大家都说我是桂林山水之魂。不过今天我要带你们去看桂林的新晋“网红”,快跟我去打卡吧!
这里就是桂林新晋的网红打卡点——穿山公园江中小岛,漓江支流小东江汇到这里变得深幽而宽阔,小岛四周风景如画,江水河湖交相呼应,远塔近影相映成趣。
游客 蒋凤兰:来了就看到景色很美,就很适合拍照,拍到很好看的照片(心情)就很愉悦。
游客 蒋雅慧:我们在这里拍了很多的照片,想跟家人朋友一起分享一下,桂林的生态非常好。
穿山公园江中小岛以及小东江与漓江交汇口水域之美,正是漓江实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策略后最直观的结果。过去漓江也曾面临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的严峻挑战。采石挖砂、乱砍滥伐,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让清澈见底的江水一度失去了往日的色彩,在“桂林旅游号”开了十几年船的船长黄星富深有感触。
桂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桂林旅游号”船长 黄星富:以前的那种船噪音特别大,油污有漏到江里面去,到了我们这艘船 就是纯电的豪华船,现在的客人觉得挺好的,感觉到人在画中游,客人满意率特别高。
漓江排筏“油改电”是数字漓江5G融合生态保护利用综合平台项目的一个重要子项目。近年来,桂林市把科学保护好漓江生态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全领域提升生态功能。漓江风景名胜区全面推进数字漓江5G融合生态保护利用综合平台项目建设,对漓江生态环境进行全方位、全流域、全覆盖的保护与整治。此外,桂林还建成系统巡查机制,构建起“天地空人”一体化的漓江生态保护体系。
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副支队长 王志铖:我们每天都会乘坐快艇,对漓江进行不间断地巡查,对破坏漓江生态环境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依法处理。
如今,桂林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漓江干流水质常年稳定保持地表水Ⅱ类,2024年更是跃居全国第三。同年,漓江风景名胜区游船和排筏累计接待游客近600万人次,比2020年增长了418万人次。
桂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漓江游船分公司党委书记 总经理 陈思睿:2024年 漓江金华段游船游客接待,同比2020年增长了367%,漓江和遇龙河景区公司年收入的10%,作为生态补偿费分配给沿江村民,仅阳朔县每年给漓江干流,和遇龙河核心区域7万多群众,带来收入约1.2亿元。
【AI小象】还有还有,为了呵护漓江绿水青山的秀美,桂林市打出的可是组合拳。
在城市废水废气治理方面,桂林市先后投入40多亿元完成漓江城市段污水集中治理。桂林市还推动城市向西发展,建设临桂新城,将位于市区内的工业企业进行搬迁改造或新建项目,并坚决取缔造纸、制革等“十小”企业,整治焦化、有色金属等十大重点行业。这里是位于桂林城西年产100万吨啤酒的燕京漓泉公司,是桂林首批国家级绿色工厂和广西首家循环经济示范企业。
燕京啤酒(桂林漓泉)股份有限公司员工 杨学干:我们公司打出了,要么“零污染 要么零生存”的口号,我们下决心投资污水站的扩建改进工程,不用一年 我们污水站处理后的污水,流出来的是清水,工友们个个都好开心。
燕京啤酒(桂林漓泉)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 副总经理 何忠顺:我们燕京漓泉公司,先后投入专项资金超过1.5亿元,建立了啤酒酿造全过程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我们企业走这样的绿色发展道路,除了对生态环境好,企业也得到了很多好处和实惠,每年仅沼气一项,企业经济收益达到了240多万元。
在漓江流域生态综合治理的壮阔篇章中,漓江沿岸的村庄也开启了脱胎换骨的蜕变之旅。二十多年前,桂林市雁山区大埠乡暗嵅村因村民过度开山采石,生态环境遭到极大破坏。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2014年,暗嵅村关停了采石场,开始实施生态修复,经过十年的努力,如今这里种上了果树等绿色植物,昔日光秃秃的石山已华丽转身为生态农场。
桂林市雁山区大埠乡暗嵅村村民 毛顺才:现在地方(石山)恢复好了 ,有很多人进来观光 还有徒步游、露营,他们吃绿色食品,到村里面吃农家饭,所以对村民来说是有一笔很好的收入了,我们都感到很幸福,青山绿水就是我们的金山银山。
叠彩区大河乡四联村是距离桂林市区最近、保存最完整、至今已有近七百年历史的漓江边古村落。过去村里没有污水集中处理设施,一些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漓江。随着漓江生态保护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四联村委在白石潭村建起了污水处理站。
桂林市融媒体中心主持人 樊乐:现在 白石潭村家家户户都是将污水,统一收集到污水处理泵站里,经过特殊的处理之后再排入漓江,走在江边,我们可以感受到。漓江水真的是清澈见底,不仅如此,我们白石潭村的村容村貌,也愈发的整洁干净了。旁边还建起了很多漂亮的民宿和咖啡馆,吸引了很多市民游客前来打卡拍照,游玩。
桂林市叠彩区大河乡四联村党支部书记 村委会主任 石素文:改善村容村貌以后还有修缮这些,古民居老百姓也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搞旅游增加村民的收入,外地人来到我们白石潭,特别喜欢这个地方。
如今,漓江的生态修复和旅游开发,让沿岸群众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2024年,桂林入选国家首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城市,同年,珠江流域首单水土保持项目碳汇在桂林灵川县成功交易。绿水青山通过碳汇交易转化成了“金山银山”。
桂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副书记 副主任 覃正东:今年又有“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案例,阳朔县金宝河北沟村小流域项目,打造附近3.5平方公里范围内,生态产品5年经营权作为交易产品,成交价290万元,桂林市灵川县黄沙河小流域项目,选取部分河道等现有公共地块,5年开发使用权作为交易产品,成交价200万元。
桂林旅游学院副校长 教授 林伯明:我们桂林人争当守护漓江的“二郎神”,治水有方,让每滴江水清澈如初。护山有力,让每座峰峦苍翠永恒。兴业有为,让生态颜值转化为发展价值。这里的生态实践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时代答卷。
【记者手记】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桂林人与大自然的双向奔赴,使漓江的绿水青山成为绝美的“山水画廊”和流动的“绿色银行”。今天的桂林以山水为脉,不仅重塑了自然之美,更激活了生态经济的澎湃动力,为世界提供了“生态治理与绿色发展”的鲜活样本。
(黄秉 何世锋 龙玉平 韦雪 徐婷 李灿 刘爱民 李小仕)
【AI小象】欢迎来桂林,我是小小象鼻山,我叫小象,大家都说我是桂林山水之魂。不过今天我要带你们去看桂林的新晋“网红”,快跟我去打卡吧!
这里就是桂林新晋的网红打卡点——穿山公园江中小岛,漓江支流小东江汇到这里变得深幽而宽阔,小岛四周风景如画,江水河湖交相呼应,远塔近影相映成趣。
游客 蒋凤兰:来了就看到景色很美,就很适合拍照,拍到很好看的照片(心情)就很愉悦。
游客 蒋雅慧:我们在这里拍了很多的照片,想跟家人朋友一起分享一下,桂林的生态非常好。
穿山公园江中小岛以及小东江与漓江交汇口水域之美,正是漓江实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策略后最直观的结果。过去漓江也曾面临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的严峻挑战。采石挖砂、乱砍滥伐,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让清澈见底的江水一度失去了往日的色彩,在“桂林旅游号”开了十几年船的船长黄星富深有感触。
桂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桂林旅游号”船长 黄星富:以前的那种船噪音特别大,油污有漏到江里面去,到了我们这艘船 就是纯电的豪华船,现在的客人觉得挺好的,感觉到人在画中游,客人满意率特别高。
漓江排筏“油改电”是数字漓江5G融合生态保护利用综合平台项目的一个重要子项目。近年来,桂林市把科学保护好漓江生态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全领域提升生态功能。漓江风景名胜区全面推进数字漓江5G融合生态保护利用综合平台项目建设,对漓江生态环境进行全方位、全流域、全覆盖的保护与整治。此外,桂林还建成系统巡查机制,构建起“天地空人”一体化的漓江生态保护体系。
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副支队长 王志铖:我们每天都会乘坐快艇,对漓江进行不间断地巡查,对破坏漓江生态环境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依法处理。
如今,桂林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漓江干流水质常年稳定保持地表水Ⅱ类,2024年更是跃居全国第三。同年,漓江风景名胜区游船和排筏累计接待游客近600万人次,比2020年增长了418万人次。
桂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漓江游船分公司党委书记 总经理 陈思睿:2024年 漓江金华段游船游客接待,同比2020年增长了367%,漓江和遇龙河景区公司年收入的10%,作为生态补偿费分配给沿江村民,仅阳朔县每年给漓江干流,和遇龙河核心区域7万多群众,带来收入约1.2亿元。
【AI小象】还有还有,为了呵护漓江绿水青山的秀美,桂林市打出的可是组合拳。
在城市废水废气治理方面,桂林市先后投入40多亿元完成漓江城市段污水集中治理。桂林市还推动城市向西发展,建设临桂新城,将位于市区内的工业企业进行搬迁改造或新建项目,并坚决取缔造纸、制革等“十小”企业,整治焦化、有色金属等十大重点行业。这里是位于桂林城西年产100万吨啤酒的燕京漓泉公司,是桂林首批国家级绿色工厂和广西首家循环经济示范企业。
燕京啤酒(桂林漓泉)股份有限公司员工 杨学干:我们公司打出了,要么“零污染 要么零生存”的口号,我们下决心投资污水站的扩建改进工程,不用一年 我们污水站处理后的污水,流出来的是清水,工友们个个都好开心。
燕京啤酒(桂林漓泉)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 副总经理 何忠顺:我们燕京漓泉公司,先后投入专项资金超过1.5亿元,建立了啤酒酿造全过程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我们企业走这样的绿色发展道路,除了对生态环境好,企业也得到了很多好处和实惠,每年仅沼气一项,企业经济收益达到了240多万元。
在漓江流域生态综合治理的壮阔篇章中,漓江沿岸的村庄也开启了脱胎换骨的蜕变之旅。二十多年前,桂林市雁山区大埠乡暗嵅村因村民过度开山采石,生态环境遭到极大破坏。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2014年,暗嵅村关停了采石场,开始实施生态修复,经过十年的努力,如今这里种上了果树等绿色植物,昔日光秃秃的石山已华丽转身为生态农场。
桂林市雁山区大埠乡暗嵅村村民 毛顺才:现在地方(石山)恢复好了 ,有很多人进来观光 还有徒步游、露营,他们吃绿色食品,到村里面吃农家饭,所以对村民来说是有一笔很好的收入了,我们都感到很幸福,青山绿水就是我们的金山银山。
叠彩区大河乡四联村是距离桂林市区最近、保存最完整、至今已有近七百年历史的漓江边古村落。过去村里没有污水集中处理设施,一些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漓江。随着漓江生态保护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四联村委在白石潭村建起了污水处理站。
桂林市融媒体中心主持人 樊乐:现在 白石潭村家家户户都是将污水,统一收集到污水处理泵站里,经过特殊的处理之后再排入漓江,走在江边,我们可以感受到。漓江水真的是清澈见底,不仅如此,我们白石潭村的村容村貌,也愈发的整洁干净了。旁边还建起了很多漂亮的民宿和咖啡馆,吸引了很多市民游客前来打卡拍照,游玩。
桂林市叠彩区大河乡四联村党支部书记 村委会主任 石素文:改善村容村貌以后还有修缮这些,古民居老百姓也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搞旅游增加村民的收入,外地人来到我们白石潭,特别喜欢这个地方。
如今,漓江的生态修复和旅游开发,让沿岸群众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2024年,桂林入选国家首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城市,同年,珠江流域首单水土保持项目碳汇在桂林灵川县成功交易。绿水青山通过碳汇交易转化成了“金山银山”。
桂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副书记 副主任 覃正东:今年又有“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案例,阳朔县金宝河北沟村小流域项目,打造附近3.5平方公里范围内,生态产品5年经营权作为交易产品,成交价290万元,桂林市灵川县黄沙河小流域项目,选取部分河道等现有公共地块,5年开发使用权作为交易产品,成交价200万元。
桂林旅游学院副校长 教授 林伯明:我们桂林人争当守护漓江的“二郎神”,治水有方,让每滴江水清澈如初。护山有力,让每座峰峦苍翠永恒。兴业有为,让生态颜值转化为发展价值。这里的生态实践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时代答卷。
【记者手记】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桂林人与大自然的双向奔赴,使漓江的绿水青山成为绝美的“山水画廊”和流动的“绿色银行”。今天的桂林以山水为脉,不仅重塑了自然之美,更激活了生态经济的澎湃动力,为世界提供了“生态治理与绿色发展”的鲜活样本。
(黄秉 何世锋 龙玉平 韦雪 徐婷 李灿 刘爱民 李小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