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五年,桂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和对桂林的重要指示精神,以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为统揽,将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核心位置,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桂林科创领域捷报频传,大国重器亮点纷呈,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为“十四五”收官写下亮眼的科技答卷。
五年来,桂林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把推动产业科技创新、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作为工业振兴的重要内容,纳入桂林市实施工业振兴两个三年行动,进行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在航空领域,桂林蓝宇航空轮胎发展有限公司建成全国首条民用航空轮胎生产线;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桂北机器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发的“全尺寸大空间高精度数控面齿轮磨齿机”,成为广西国内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桂林广陆数字测控有限公司的蓝牙系列卡尺多项专利填补国内空白,打破发达国家在高端量具领域的垄断。在新材料领域,桂林也是多点开花。据统计,“十四五”期间,桂林荣获广西科学技术奖210项,其中自然科学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企业科技创新奖等重要奖项数量连续五年位居全区前列;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达180亿元,让桂林向“智造高地”加速迈进。
桂林拥有丰富的科教资源,目前共有各类高校16所,在校大学生达30万人,人才资源总量和质量在全区名列前茅。这些优势为桂林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提供了坚实基础。近年来,桂林市委、市政府积极作为,大力推动产学研合作。先后与多所本地及外地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动组建桂林市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联盟,实现高校科研院所创新资源与桂林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桂林市深谙此道,始终坚持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创新开展“科技强企人才支撑”大行动,通过持续实施“百名博士进百企”行动,累计引导356名博士人才与322家/次企业签订人才科技服务协议,开展技术攻关和产学研合作服务;推动10个企业科技特派团、51名企业科技特派员进驻61家企业,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提供了智力支撑。如今,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实践已在桂林结出累累硕果。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帮助桂林明富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优化机器人控制系统,显著提升了产品性能;广西师范大学科研团队与桂林南药股份有限公司紧密合作,桂林南药公司生产的注射用青蒿琥酯已累计挽救超过7200万非洲疟疾患者生命,成为“中国智造”的全球名片。为了让成果转化更高效,桂林还成立市级科技成果转化专班,通过建立企业技术需求、高校可转化成果等“四张清单”,实现了企业需求与科教资源的精准匹配。
在桂林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方面,通过实施“漓江流域喀斯特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漓江喀斯特自然遗产地植物资源保育与景观功能提升”等41项自治区可持续发展科技项目,以及“生态农旅融合与智慧运维关键技术开发与示范”等18项市本级创新示范区建设专项科技项目,在石漠化治理与生态修复、农文旅融合发展、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等方面逐步形成技术解决方案,打造了一批科技成果应用示范场景。如今,桂林示范区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漓江流域保护实践”、“恭城模式”两个典型案例获得科技部认可并向全国推广,相关成效还被写入《地球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2024)》,为全国生态型城市科技创新提供了“桂林方案”。
未来,桂林市将继续聚焦优势产业与新兴领域,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壮大科创企业集群,深化产学研用融合,完善科创平台与人才体系,以科技创新为引擎,推动产业升级、文旅融合、生态保护协同发展,为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提供坚强的科技支撑。
(陈琪 王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