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视网

桂视网>新闻>正在查看

广西古运河与民族“互嵌”研究

2023年05月31日 16:58:15  来源: 人文岭南第131期 刘金林 董佳婧  所属分类:相关新闻  编辑:黄赐勇  阅读:   查看评论()
  广西境内有三条历史悠久的古运河,分别是位于广西境内的灵渠、临桂县的桂柳运河,以及位于防城县江山半岛的潭蓬运河。运河作为历史上重要的交通工具,促进了沿线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融。广西的古运河不仅推进了南北地区间的经济、文化、政治交流,更促进了各民族在空间、经济、社会、文化、心理方面的“五个互嵌”。
  灵渠:中原与岭南联系的重要纽带
  灵渠又被称为兴安运河、陡河、灵河,位于兴安县城附近。“两千余年前有此,诚足与长城南北相呼应,同为世界之奇观。”这是历史学家郭沫若对灵渠的评价。灵渠自古是沟通中原与岭南的交通要道,是南北两地经贸往来、中原与岭南文化融合、汉族与岭南少数民族间交融的文化纽带。
  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融合的纽带。魏晋以来北方战乱不断,相比之下岭南地区尚属太平,因此大量中原地区的民众为躲避战乱踏上了南迁的道路。同时,岭南也吸纳了大批贬官,且多是担任州刺史等地方要职,如韩愈、柳宗元、李渤等人。他们在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更促进了文化传播。如柳宗元任柳州刺史时修复文庙,给当地人传授中原的农业技术和文化风俗,改善了当地的风气,历史上称之为“乔野朴陋之风一变”。从北方而来的移民,将中原的文化与技术带到岭南地区,既影响了岭南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也促进了各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
  移民通道促进岭南地区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自开通灵渠之后,秦实行“以谪徙民戍五岭”的政策,移民推动经济交流的同时也促进了民族间的融合。一是促进了南北地区商品交换的繁荣。岭南地区的热带水果、珍珠等受到中原人的喜爱,并作为贡品上贡给朝廷,如《西京杂记》记载“(南越王)尉佗献高祖鲛鱼、荔枝,高祖报以蒲桃锦四匹”。到了三国两晋时期,大批汉人为躲避战乱而迁入瓯骆地区(今广西和越南北部一带),更加快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在当地的传播。灵渠的航运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来自各地的货船客船在此交汇,形成“三楚两广之咽喉,行师馈粮,以及商贾百货之流通,唯此一水是赖”。二是移民通道促进了南北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不同民族间的联姻不仅有官方和亲,还有民间自发的民族通婚现象,史料记载“蕃僚与华人错居,相婚嫁”。这些都昭示着中原移民与岭南人在经济与文化上的相互融合,为后来民族间经济、文化和心理互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灵渠守陡人与当地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为保证通航顺畅,灵渠上建有36座陡门即最古老船闸的雏形,因需人工升降,遂诞生了守陡人这一特殊的群体。明代敕命监察御史严震直通修灵渠后,其部下姓季、颜、宿的三位指挥使接到命令,留下守护陡门。据族谱记载,“季、颜、宿”三大姓陡军家族都来自山东,明末以来,一直居住在灵渠周围守卫陡门,并与当地人组建家庭开枝散叶,还有一些少数民族风俗也融入到三姓陡军族群的婚俗习惯中。灵渠守陡人与当地少数民族共同推动了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的融合。
  桂柳运河:促进南北地区民族交往的载体
  桂柳运河,古名相思埭,也称南陡河。《临桂县志》有这样的记载:“北有灵渠,南有陡河。”漓江和柳江因桂柳运河相连,既便利了南北地区的交往交流,也促进了沿线经济的发展和民族的交融互通。
  促进南北地区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唐朝统治者注重对岭南地区的开发和统治,官方利用桂柳运河输送军队和大量物资补给,极大地便利了统治者对西南边疆的统治。在民间运输方面,来自各地的商贾平民依靠桂柳运河买卖货物。据《贵州航运史》记载,外地食盐通过桂柳运河抵达贵州,弥补了贵州的食盐短缺情况。《重修桂林府东西二陡河记》中提到的古州,正是因为盐商通过桂柳运河贩盐,使之成为当时的重要商埠,贸易往来十分频繁,店铺林立,商品琳琅满目,来自五湖四海的商人均在此建立会馆进行贸易。人们在运河沿线和码头互通有无,不仅繁荣了桂柳地区的商业经济,更在潜移默化中促进了各民族的经济和文化互嵌。
  民间力量极大促进了各地互通有无。清朝时,桂柳运河经过多次大修,运输能力不断增强。乾隆之后,岭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已经与中原地区不相上下,桂柳运河在军事运输上的作用也逐渐削弱,因此,政府不再提供修渠的费用。虽然缺乏官方资金的支持,但民间对运河的热情不减反增,各地民众商业往来日趋频繁。运河将漓江和柳江连为一体,人流、物流、资金流、知识流等明显增加,需求的多元化促使各地市场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因运河和贸易而形成的城镇规模也逐渐扩大,城镇的政治和经济功能变得更加完备,各民族的往来变得更加便利和密切,人们的心理和文化互嵌更加深入。
  潭蓬运河:联结岭南与越南的脐带
  潭蓬运河,又称“仙人垅”,位于月亮湾附近的潭蓬村和潭西村之间,拦腰穿过江山半岛,沟通防城港和珍珠港。它既是我国古代第一条也是唯一一条海上古运河,自开凿以来,始终发挥着岭南地区和安南(今越南)间的商品贸易和文化交流的纽带作用。
  促进广西沿海地区的海上对外贸易发展和西南边疆的开发。运河在半岛腰部将防城港(西湾)与珍珠港连接起来,是古代北部湾地区与安南之间海上交通的重要保障设施,史书对其开通后多有诸如“由是舟楫无滞,安南储备不乏”“交、广之民,舟楫安行”等记载,是唐宋时期北部湾地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遗存。同时,因为潭蓬运河不经外海而比其他海路更为安全可靠,既可以缩短航程又可以躲避风浪和海盗,是当时出海贸易的最佳选择通道。据史料记载,高骈凿潭蓬运河,“以导往来,货殖贸迁,华戎利涉”,无疑是沟通古代广西与安南间的商品贸易和文化交流的一条捷径。
  “海上陶瓷”联结岭南与越南。运河疏通后,从广州到广西沿海再到北部湾沿岸各地的交通进一步畅通,安南与岭南地区的商品贸易和文化交流更加便利,岭南的陶瓷大量出口越南地区。有学者认为,潭蓬运河开启了海上陶瓷之路,大量的出土文物也佐证了这一点,如“平乐银山岭出土的战国时期米字纹四系陶瓮”。
  运河的畅通为沿线创造新的生态环境的同时,也促进了不同区域间的交流汇融,带动了运河流域市场的繁荣,市场的繁荣进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吸引更多的移民迁移至此,各地的移民汇聚在一起更是为实现各民族空间、经济、社会、文化、心理“五个互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历经2000多年的古灵渠以其悠久的历史文化、优良的生态环境及风景,吸引各地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图片来源:中国新闻图片网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责编:梁润桦)

扫码转发

精彩视频

热点排行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