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长征 再出发—走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今天我们走进龙胜各族自治县。1934年12月上旬,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突破敌人设置在湘江沿岸的第四道封锁线后,翻越老山界,兵分三路自东向西通过龙胜东北部。红军将士在龙胜历时十天十夜,行程90多公里,途经6个乡镇,与当地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军民鱼水情,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同期声?龙胜各族自治县乐江镇江口村民兵 红色解说员? 韦苡萱:大家好,我是江口村一名90后民兵,也是江口村一名红色讲解员,我的家乡江口村,距离龙胜40多公里。】
江口村是一个群山环抱的侗族村寨,山清水秀,风景如画。1934年12月,彭德怀率领的红三军团曾在这里与国民党军队展开激烈战斗。
【同期声?龙胜各族自治县乐江镇江口村民兵 红色解说员? 韦苡萱:由于江口村地处偏远,交通不发达,信息闭塞,村民受到敌人(国民党)反动宣传的蒙蔽,对红军非常抗拒,韦爷爷的父亲亲历了当年那段历史。】
【同期声?龙胜各族自治县乐江镇江口村村民? 韦永辉:我父亲说当年红军来到我们村,大家都很害怕,不知道是什么人,村民带着家人都躲进山里去了。】
为了挑拨红军与群众的关系,12月10日凌晨,混进寨子的国民党特务在村里偷偷放了一把火。由于侗寨都是木质吊脚楼和草棚,火势迅速蔓延。千钧一发之际,红军战士不顾安危,冲进大火,帮助村民抢运粮食。
【AI红军:同志们,这些都是老乡们明年的口粮,咱们一定要保护好!大家跟我上!】
躲在山上的村民也急忙赶回来灭火,让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为了保护村民赖以生存的口粮,所有红军将士甚至连伤病员都冲进了火海,不顾枪伤再添烧伤。经过红军战士的奋力抢救,粮仓终于保住了。面对可敬可亲的恩人,乡亲们激动地要把红军用生命保护下来的粮食分一部分给他们,红军指挥员说:“乡亲们的粮食我们是一粒也不能收的,就把这些稻谷留作明年的种子吧。”
【同期声?龙胜各族自治县乐江镇江口村民兵 红色解说员? 韦苡萱:大火之后,红军战士组织群众前往临时指挥所去领取赈灾钱粮,这个时候大家都知道了,红军原来是一支心系群众的队伍,是老百姓的子弟兵。】
【同期声?龙胜各族自治县乐江镇江口村村民? 韦永辉:这个就是当年红军为我们救下来的小粮仓遗址,整个村子都非常感谢红军,提起红军大家都竖起大拇指,感谢红军!】
90年时光荏苒,红军战士的英勇故事至今仍在江口村口口相传,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同期声?村民齐声: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
【同期声?龙胜各族自治县乐江镇江口村民兵 红色解说员? 韦苡萱:韦大哥的叔叔韦永平同志,他是我们江口村的一名普普通通的党员,就是这位党员,捐出了自家种植的几十棵杉树,卖掉自家养的猪和耕牛 出资出力,带领江口群众建设起江口红军纪念亭“红武亭”】
为了让在江口战役中牺牲的红军烈士英魂有归处,韦永平曾两次自费奔赴贵州省遵义市寻找历史资料,确定烈士的身份。
【同期声?龙胜各族自治县乐江镇江口村村民 韦世华:当时叔叔带着我去贵州找红军资料, 我叔叔说如果没有人去寻找、收集这些资料,那么多在江口战役中为了新中国牺牲的红军战士,大家连名字都不知道。】
经过各方努力,18位革命烈士身份终于得以确认,他们的遗骸也被妥善安葬到2013年建成的江口烈士墓。
【同期声?龙胜各族自治县乐江镇江口村村民 韦世华:你们终于回家了。】
穿越时空再相逢,90年前摇曳的那抹红依然在心中。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建设中,龙胜以红色文化旅游基地为中心,以红军长征过瑶寨、苗寨、侗寨为轴线,探索红色遗址建设展示利用工程、主题体验区等新模式。其中,江口村以“红色+侗族文化”为轴心,通过长征步道将红武亭、红军烈士墓等红色景点串珠成线,长征文化与民族文化相得益彰,推动旅游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同期声?龙胜各族自治县乐江镇江口村民兵 红色解说员? 韦苡萱:如今的江口村山水富饶,人民安居乐业,江口村也成为了著名的红色旅游景点,这一切都源于代代流传的红军精神。】
不朽丰碑今犹在,长征永远在路上。长征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踔厉奋发、勇毅前行,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广西台 严锐 覃中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