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漓江歌剧院连续上演新春演出季系列活动,给予来自世界各地以及桂林本土的艺术爱好者展示的殿堂。其中一场特殊的演出来自于聋哑学校的孩子们呈现的表演,音乐人李博作为导师指导一群特殊的孩子完成了这场特殊的表演。新春走基层,记者通过这场“无声之韵.梦想之音”的演出,来到他们身边,看看他们的故事。
记者见到李博时,离在漓江歌剧院上演的“无声之韵.梦想之音”只有不到一周的时间。 他正在指挥着孩子熟悉演出流程。在这个作品里,孩子们首先操作着颂钵、沙锤等乐器依次发声,汇聚成节奏、旋律,然后开始歌唱。孩子们从容、自如的演练,让人一时有了他们能听见声音的错觉。说熟练其实也理所当然,因为李博和孩子们训练、打磨这些作品已经有将近两年的时间了,而跟他时间最长的孩子已经将近十年了。正沟通是团队合作的首要问题,在无声和有声世界之间的合作中,沟通就更复杂了。
要是一次,撑不起来 ,丢人啦,不要玩帅。
音乐人 李博:可能就是这么说不通,用另一条路去解释, 那么可能是要解释很多条, 要想很多条路。然后才能去解释清楚一个问题, 因为您像这个呼吸, 像咱们说怎么呼吸 ,腹式呼吸 ,你查一查就知道,对吧。然后,和他们就是要需要把这些呼吸什么的,就是比如这个肚子怎么动,然后这个横隔膜怎么就是,是一个什么感觉,要解释的很清楚,就是让大家相互去这么摸着, 然后来去感受这个身体的变化。
无声世界里的人,对音乐的理解是截然不同的。
音乐人 李博:那声音最本质的东西就是震动,然后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东西就是,因为这一个声音它有时间的观念在里面,所以就是引入了节奏, 就可以分割这个时间 ,就是我们很少知道这个时间是怎么流逝的。但是,就是在他们这里 节奏是把时间分割开了,他们能清楚的感受到就是在这个音乐里, 时间是怎么流逝的。
无声合唱团对于无声世界的孩子们来说,快乐、交流、被注意到、被平常对待,这些就是最重要的。
音乐人 李博:(鼓励他们)和非残障人群去接触 ,然后也是希望他能更好的以后去融入这个社会。或者是,其实不是让他们去融入,其实应该是这个合唱团的初衷是让就让非残障人群去看见这些人,让这个这个非残障人群去更多的了解,然后接受,对, 接受他们的理解世界的方式。
演出正式开场前,观众们络绎不绝走进剧场,前一天的彩排却没那么顺利。
音乐人 李博:休息,先休息十分钟 。
现场声 谢谢观众朋友过来观看今天的演出 演出结束了 虽然时间很短 但是孩子们付出了非常大的努力 谢谢观众们的到来
演出顺利完成了,孩子们的表演收获了热烈的掌声,无论这掌声源自什么,它代表了关注与尊重。
特别棒 特别棒
合影、采访、寒暄,剧场里一派温暖团圆的氛围。长期的工作收到了不错的效果,李博可以松一口气了。
音乐人 李博:虽然有一点儿瑕疵,但是已经很成功了。我觉得这其实是就无声合唱团说的, 就不只是特殊人群和非残障人群的关系,它其实是人和人每个人之间关系,沟通理解。然后能融合到一起去。
声音是一种神奇的形式,复杂的声音作为音乐、作为语言传达信息和情绪,最简单的声音也是一种信号。记者觉得,无声合唱团既是帮助本身也是一种帮助的象征:健全人帮助、鼓励聋哑人发出声音引起关注与社会与普通人的生活建立更亲密的联系。
(唐浩智)